藏趣志丨20160725期
藏趣志,聚焦收藏界的资讯趣闻。
什么样的才值得:九成以上红酒没有收藏价值
红酒是非常好的饮品。82年的拉菲现在是非常的值钱,价格高而且昂贵。为此很多人看到了红酒收藏的利润。就加入到红酒收藏中来。那么什么样的红酒值得收藏呢?
什么样的红酒值得收藏
红酒收藏首先要考虑的是红酒的陈年期,因为很多红酒都是在上市十年后,价值猛增,甚至有市无价;而大部分的红酒都适合在上市后三四年左右饮用,储存过久反而会导致老化,而且名气不大的酒升值空间不大。所以适合收藏的红酒有:波尔多著名酒庄的红酒;勃艮第顶级黑皮诺;意大利皮德蒙的名酒;波尔多苏玳和德国莱因黑森的名贵甜白葡萄酒;勃艮第顶级白葡萄酒等。
红酒储藏也有讲究
红酒是在沉睡中逐渐成熟,渐至最佳的酒。藏酒的环境要求恒温、恒湿、避光等,温度基本保持在摄氏12度左右,湿度基本保持在55%—80%之间。花费不菲的价格买回一批好酒,后续工作也很重要,不要把红酒随意放在家里、甚至冰箱里,最好需要修建一个环境适宜的酒窖,或者购买专业酒柜储存红酒,让红酒保质、升值。
九成以上红酒不值得收藏
国内红酒收藏逐渐升温,投资者盯上红酒增值功能。红酒收藏与投资在国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些顶级红酒在欧美被称作“液体黄金”,年投资回报率超过20%,在拍卖会上动辄拍出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身价,这些都让国内很多投资者心动不已。国内红酒消费近年来大幅升温,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和收藏红酒,不过业内人士却指出,收藏红酒存在变现难的问题,目前还很难达到投资理财的目标。来源:3158名酒网
旧手机拍新疆 他为中国夺得首个全球手机摄影冠军
他用一张旧照片参加了IPPA摄影大赛,一举夺得2016年度总冠军,惊艳世界。毫无预兆又在情理之中,一举打破了外国人在IPPA全球手机摄影大赛中独占鳌头的惯例。他代表中国夺冠。
他叫牛思源,一个有故事的新疆小伙子。
IPPA,自2007年开办以来,被称为“手机摄影中的奥斯卡”,而今年世界上有139个国家的选手参赛,牛思源成为九年来第一个拿到此项比赛总冠军的中国人。
其实牛思源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家庭长大,普通的电子工程专业,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有着一个不普通的梦想“要跟这个世界谈谈新疆”。
他放弃电子工程专业,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摄影的执着,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新疆的点点滴滴,渴望把最美的新疆展现给世界。
带着对摄影的热爱,牛思源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工作之余养成用手机拍摄生活点滴的习惯,可就是因为这个习惯,他拍下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
老人与鹰一位老人带着金雕,来到水边,寻找可以狩猎的野兔。金雕似乎察觉到陌生人躁动不安,而老人立即头抵着头安抚金雕,一人一鹰老人,在他们碰触的一刹那,就是自然,时间仿佛静止了。
这件作品随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但是他说,我不是创造美的那个人,我只是在记录美,随身带一部手机足矣。
手机就像我们手中的笔,不要在意笔的好坏,因为笔本身是写不出诗歌来的,诗歌是人写的。
只有对生活充满充满感激、热情,对人生要有所感悟,无论手里拿的是手机或是单反,都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美!
他的镜头中有单纯少年
也有美丽的新疆姑娘
更有热情好客的新疆人
摄影定格了动人的时刻,
美和真情是那样地没有边界,
可以让人心意相通!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Annie Leibovitz曾说过 “最好的相机,就是能时时刻刻都装在身上的那一台”,无论是手机还是单反,手边可以利用的一切,都可以记录下这份对新疆的爱!
在牛思源的眼中
新疆这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有不为人知的美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后峡胜利大阪
让时间静止的虔诚
存在新疆每个角落的祥和
无论是生活中忙碌的小贩
还是无忧无虑的孩童
每个细节都在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牛思源喜欢旅行
连绵的高山
一望无际的草原
每一次旅途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如果你热爱生活
一定会发现生活的美
如果你发现了美
就一定有办法记录
用文字、用照片、用心
他是新疆人民的儿子
传达出新疆的美
他也是中国的儿子
展示了中国的美
看完好想去新疆。
来源:大河网
从现在开始重视手串佩珠的颜色 提高档次
盘玩菩提一段时间后,亲们可以考虑考虑配珠子的事情了,这个配珠有讲究,颜色的对比和呼应、材质的衬托等。
其实一挂佛珠要配得好看,取舍很重要,平衡也很重要。在色彩上有些呼应,在结构上也要有呼应。
星月颜色过于深的南红,还有无过渡就直接加青金石当隔珠,还有每个配珠两边都加黑色的椰壳,这样会显得很跳跃。
如果一定要加,建议在这些颜色的隔珠两边加些过渡的隔片。
星月在实验下来最佳搭配是偏点绿的松石,鸡油黄的珠子,鸡油黄嘛,要是下本就是蜜蜡啦,一般的鸡油黄的玛瑙琉璃也不错。然后就是不适宜配深红色的南红,还有青金石。来源:头条号/葛政豪紫砂
季涛:民间流转所谓官窑瓷器95%以上都是仿品
近期,几件事弄得收藏界议论纷纷,沸沸扬扬。一个是浙江师范大学收到本校退休教师李舒弟先生捐赠的171件瓷器成立陶瓷艺术馆,一个是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王刚砸瓷”一案的终审判决出台,一件就是北师大接受其校友邱季端先生捐赠6000件瓷器成立古陶瓷博物馆的新闻。三件事情都引起文博界、拍卖界与民间收藏界的讨论、争议与对立。
为何这些分歧巨大,莫衷一是的事情都发生在瓷器收藏领域?
文物艺术品一般可以分为美术品和工艺品两大类,民间也常分为书画(包括油画)与器物两大类。
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工艺品,也称为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工艺品常常来源于生活与实用,却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价值。
中国古代书画属于美术品的范畴。对于古代书画作品而言,其书法绘画的媒介、材质是相对次要和简单的,不存在稀缺性,其自身价值常可以忽略不计;而书画家的艺术和技术水准是主要的。艺术家往往会在其作品上签名,盖印,题款、题跋,同时,收藏者也会在作品上钤印,题跋,进行装裱。因此,古代书画在收藏流传中印记清楚,有迹可循。美术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画家的艺术水准、知名度、创作时间的久远和作品的稀缺性,与所用媒介、材质的关系不大。
金银器、玉器翡翠雕件、硬木家具等都属于工艺品。这类工艺品的特点:其媒介、材质十分珍贵。制作者——古代一般认为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通过雕刻、加工、制模等方式制作成了精湛、漂亮的文玩器物,一般,他们并不在所制作的工艺品上面签名,也许,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并没有文人墨客的画家高。这类工艺品的贵重主要取决于材质的稀缺性所带来的价值,而工匠制作的艺术性只能带来有限的附加价值。从市场价格上看,工艺品上除非有著名艺术家的创作,一般工匠创作的附加价值似乎还不会超过材质本身的价值。
而对于陶瓷器、紫砂之类的工艺品,与前面提到的贵重材质的工艺品又不一样。陶瓷器制作媒介的材质并不十分贵重和稀缺。但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达到高超的制作工艺具有难度,其稀缺性反映在烧制、绘制等制作工艺的工匠技艺上。但陶瓷器的制作者依然属于工匠,他们一般也不会在其作品上署名。陶瓷器的收藏价值或其市场价格体现在是否为宫廷监制,制作工艺水平,制作年代是否久远,品种是否稀缺等方面。
如今,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引来了大量的赝品制作。而仿造第一类的美术品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这需要仿造者要能够写出、画出古代的艺术水准,同时,仿造者还需要仿造出古时的纸绢等材质以及历代流传有序的所有题跋、印章、装裱等等,难度很大,仿品相对容易识别。来源:季涛的博客
收藏故事:有些东西错过了拍大腿也没用
很多“小年轻们”知道潘家园的存在得益于南派三叔等“笔杆子们”描绘的奇幻盗墓世界,想来潘家园看看也是为了探访下是否真的有“王胖子”。如今的潘家园早已不是马未都大大口中“占着山头好逃跑”的游商野贩模式,但传奇依旧,“王胖子”们的喜怒哀乐依然耐人寻味,如一壶老酒,越品越香,越品越醇。。。。。
老钟就是潘家园里的一个“王胖子”,古玩行里辗转数年,看得多见得多,和早年间来潘家园淘宝的名人大腕们多少都打过交道。如今依然在潘家园里守着一间古玩铺子,不显山不漏水,却是看尽人情世故。
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时间尺度在古玩行里是会被缩小的,一方宋代的砚台随嘴一说可能感知不到什么,但是转念一想那就是一千多年啊,不知陪伴过几多寒窗苦读的学子。而有些时候,一错过可能就是永别,就真真的是再见即再也不见了。
十几年前,老钟偶得三方泥塑,一抚琴,一下棋,一吃瓜,雅俗共赏。老钟独爱吃瓜那一座泥塑,条案前吃瓜小童的渴望神情一览无余,条案后切瓜人手起刀落的姿势如在眼前,条案上刚切下的西瓜还棱角分明,好不生动。一个老外也看上了这些泥塑,而且还独独最喜欢这座吃瓜的,非要单买这一个。老钟心想我这是一套,你喜欢就都拿走呗,非要单买一个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这一个,不能卖。俩人语言也不通,一个轴另一个更轴,老钟不卖,那个老外还非要买,一磨就是一年多,隔三差五就来老钟店里看看那座泥塑。老钟看是他来了,也不理他,就坐在屋里干自己的事,老外呢,就在那自己欣赏泥塑,两人谁也不理谁。临了,老外要回国了,拽上个翻译又一次来到老钟店里,翻译也是磨破了嘴皮子,私底下连哪怕用三个的钱就让老外买走那一个吧这些话都说出来了。老钟琢磨了一下既然这么喜欢也就只好同意了,老外终于心满意足的带着泥塑回了国。
白驹过隙,剩下的两个泥塑老钟也先后出手。转眼就是十几年,这天店里又来了个老外,点名就要找当年的泥塑,时间过了这么久老钟早忘记了这档子事,转天,老外拉上当年的翻译又来了,这回老钟才想起当年关于泥塑的那些事,可是好物不等人,缘分错过就难再续,古玩行里再见就真的是再也不见,老外也只能抱憾而归。来源:潘家园网
编辑:张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