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新增万亩钢架大棚

03.02.2015  18:31


蔡甸大棚藜蒿正是旺产季


 
      冬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但在蔡甸的温室大棚内,草莓、藜蒿却正在旺产期,为武汉市民提供大量优质的新鲜蔬果。2014年,蔡甸区新增钢架温室大棚1万亩,代替了传统低效的竹制大棚,蔡甸冬季蔬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今年,蔡甸农业工作重心将从提升产量到提升质量,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钢架大棚取代竹棚蔬菜产量大增
      初冬寒风习习,而走进全钢架日光温室里,顿觉暖意融融,新栽植的辣椒苗、番茄苗长势喜人。张湾街旭光村种植大户李红利说:“一般的番茄是元月底2月初移栽,基本上到4月底就可以上市,辣椒到五一前后就基本上大量上市了。
      旭光村是蔡甸的蔬菜种植大村,全村种植面积820亩。2014年,国家补贴建设农业设施,旭光村新增230亩钢棚。旭光村干部肖建华说,钢棚育苗方便,生产高效,农户种菜的热情更高。
      区农业局总农艺师肖建平介绍,过去蔡甸区蔬菜种植多用竹制大棚。这种大棚棚高不到两米,每年11月安装,第二年4月再撤除,搭建费时费力费工。而且,竹制大棚保温效果差,冬季抗风雪能力有限。而钢架大棚不仅更加宽大,抗风、保温能力强,而且一次安装,可以使用15年。大棚保温能力强,带来的是更高的经济效益。肖建平说,藜蒿是蔡甸冬季主要的大棚蔬菜品种,用传统的竹制大棚,一年可以收割三季。改用钢棚以后,每一季能多收一茬藜蒿,每茬藜蒿都增产15%以上,总体来看,一年能增收50%以上,效益非常可观。
      钢架大棚好用,但搭建费用农户能否承担得起?肖建平算了一笔账,竹制大棚每亩骨架要花2300元,每3年需换一次骨架,每年搭建大棚还需1300元的工钱。日积月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钢架大棚造价为每亩16000元,保用15年,从长远利益上看,钢架大棚更省钱。“去年,国家补贴设施农业,村民只需支付2800元,就能把钢架大棚材料领回家,自己简单安装就能用。
      从增产量到提质量发展生态农业
      钢架大棚的推广补贴政策让蔡甸农民享受到了实在、实用的便利,深受村民和企业的欢迎。“钢架大棚还不是最好的,蔡甸正在推广的联动温室棚效果更好。”肖建平介绍,这种温室大棚棚高6米,上层为遮光布,下层为塑料大棚,补贴后,每亩造价在8万元左右。目前,蔡甸共有200多亩联动温室大棚,主要集中在洪北地区,用于生产蓝莓、草莓等高档蔬果。
      去年,蔡甸对蔬菜基地实行了设施提档升级,全区9940亩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圆满通过市级验收。设施蔬菜栽培智能环境调控、蔬菜病虫害远程监控等试点有效展开,全区钢架大棚利用率达90.4%,居全市领先水平。绿家园、菱湖尚品等5家企业的生产基地投入220万元,增设喷滴灌、杀虫灯等生态物化技术。平安益农、金鸡等6个产销服务综合体建成,农产品粗加工、农资供应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打好了设施基础,2015年,蔡甸农业工作重心将转到信息化、环保、“农城一体化”的层面上来。“从提升产量,到提升质量,做好生态农业。”肖建平说,2015年蔡甸将在张湾新增一家智能配肥站,将过去农民从土肥站领“资料”,变成领“肥料”。此外,在蔡甸蔬菜种植区推广有机肥,恢复绿肥使用。“种植绿肥植物,既能改变土质,还能发展赏花游。”在水稻、玉米和棉花种植区,将推广秸秆还田,既减少了空气污染,还能肥田。此外,蔡甸还将探索休耕制度,“种一季菜,养一季土”,提升土壤承载力。
      “把电商引进来,让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食品产地。”肖建平说,过去蔡甸的农业是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农民只管种。现在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农业,让销售、科研、再加工用信息化平台串成“一条龙”。
      此外,蔡甸还在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开辟赏花游、采摘游等项目。“蔡甸侏儒山博茂公司就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出水稻迷宫、稻田画等奇观,吸引游客赏玩。”肖建平说,今年3月,侏儒山将添一片油菜花海,为游客赏花添了一个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