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葛洲坝再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

25.11.2016  18:35

  中新社宜昌11月24日电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24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对外发布消息称,时隔三年之后,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江葛洲坝下江段再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活动。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水生态修复研究室副主任姜伟介绍,野生中华鲟正常产卵期为每年10月至11月,上次监测到其自然产卵是在2012年11月中旬。而随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三个年份里,科研人员都未在葛洲坝下的传统产卵场里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行为。但在2015年4月,科研人员在上海长江河口地区发现2014年生的野生中华鲟幼鱼,推测其在长江自然产卵的行为没有停止,长江里除了传统的葛洲坝下产卵场外,可能还存在未被掌握的新产卵场。

  11月18日以来,伴随着降温过程的发生,中华鲟群体繁殖活动变得活跃起来。科研人员于11月24日终于监测到中华鲟产卵。根据鱼卵发育情况推断,产卵时间为11月24日凌晨,产卵位置发生在葛洲坝下游400米左右位置。

  姜伟表示,再次在葛洲坝下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现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于传统产卵场是否已经丧失“产床”功能,甚至中华鲟是否已经无法自然繁殖的担忧,证明葛洲坝下依然具备野生中华鲟繁殖的自然条件,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并未中断。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方面表示,将继续监测,密切跟踪中华鲟自然繁殖进展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野生中华鲟逐渐在长江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1981年起,相关科研机构开始对该江段的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开展监测。

  中华鲟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亿年,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