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每棵菜都“绿色” 七星台打造宜昌“菜篮子”
今年68岁的枝江市民王阿姨,已经两个月没去菜市场买菜了。
为何?
每隔三四天,她的女婿就会给她弄些蔬菜送来:茄子、西红柿、豇豆、黄瓜……有的蔬菜似乎还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王阿姨有种亲切感。
拿起一根黄瓜,在水龙头下稍微一冲浮尘,就吃了起来:“就像很多年前在农村老家吃过的那样,特别有黄瓜味儿。”
这种“有黄瓜味儿”的黄瓜,就来自枝江市七星台镇。
环境:种出好品质蔬菜“第一步”
9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七星台镇,探访这个“宜昌城郊蔬菜第一镇”种出绿色蔬菜的秘诀。
“这就是我们镇的‘蔬菜布局地图’。”在七星台镇副镇长伍道海的办公室,他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手绘地图告诉记者:紫色的板块种的是茄子、红色的板块是西红柿、蓝色的板块是白萝卜……
为什么有几个地方是空白的?在这张“蔬菜布局地图”上,记者发现了几个空白点。
伍道海说,七星台镇82842亩耕地,并不是所有耕地目前都适合种蔬菜,这几个空白点的25800亩土壤正在改良中。“种菜有多个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做到‘标准化’。”在七星台明新蔬菜合作社的豇豆基地,七星台农业服务站站长黄军告诉记者——
空气:七星台镇周边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工厂,且七星台地处江边,空气流通性好,空气含氧量高,非常适合种菜;
土壤:七星台属沙质土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当地对土地进行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和轮作,有利于蔬菜品质提高;
水源:蔬菜地的水源都是深层地下水,无污染可直接饮用……
“为了保护好当地的环境,把蔬菜种出特色、种出名气,我们婉拒了好几家工业企业落户。”七星台镇党委书记李敏华说。
种植:每一棵蔬菜都有“成长日记”
“这一畈田,我们现在主要种的是果菜、叶菜类时令蔬菜,品种有辣椒、西红柿、茄子、青菜、苦瓜和豇豆,品质和产量都蛮好。”
9月26日,记者在七星台鸭子口村的蔬菜基地看到,西红柿、辣椒红得鲜艳,黄瓜、丝瓜绿得青翠,煞是喜人。蔬菜种植能手蔡池海一边干活一边说:“菜能种出这个样儿,我们每个环节都是有严格把关呢!”“在蔬菜生产中,该施哪种肥,该如何除草、杀虫,我们都有严格要求。”伍道海说,我们对蔬菜种植的每个关键环节都严格把关,不然蔬菜质量没法保证——
种子关——不仅要求是资深种子公司供种,而且要求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品相好、口感好;
除草关——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除杂草。虽然费时费力,但没有农药残留,对土壤和蔬菜没有危害;
施肥关——要限制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等手段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杀虫关——在蔬菜生产中,蔬菜能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无污染,杀虫成为最关键的环节。为了去除害虫,该村在2700多亩蔬菜地里安装了100盏频振式杀虫灯和300多个无公害杀虫黄片,同时利用粘虫板、防虫网、紫光灯等设备防治虫害。“我们每个人都有《无公害蔬菜种植手册》。”蔡池海说,我们对每一次蔬菜生产中的施肥、除草、杀虫等活动都要进行记录,一是“照单施工”方便上级检查,二来还可为我们今后种菜积累经验。
“这相当于一棵蔬菜的‘成长日记’。”伍道海说。
监管:把住蔬菜“进口”前最后一关
检测台上,豇豆、黄瓜、大白菜……待检测的蔬菜一字排开。
记者拿起一个西红柿,上面贴有标签——时间:9月26日;品种:黄瓜;取样地点:江会寺村三组王红玲菜地……
操起切刀,检测员陈艳麻利地将一条黄瓜切成小段,随后拿起一个不锈钢的小管子,往切开的黄瓜段上一刺一抽,“你看,样本就取出来了。”接着,她往烧杯里倒入20毫升缓冲液,将黄瓜样本放了进去,并快速地晃动起来。
不一会儿,检测结果就跃然纸上:有机磷含量一个是11.56%,另一个是13.23%。
“都远远低于49%的国家规定标准,就表示这批蔬菜没有问题。”陈艳说,通过检测残留磷的含量,能有效检出农药的残留情况,最终决定被检蔬菜是否合格。“2010年开始种菜的时候,菜农没经验,见病就打药、见虫就打药,确实有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黄军说,后来镇里列出了禁用药物名单,并加强巡查,严惩不法分子,不到一个月,禁用农药在镇里就销声匿迹了。
据伍道海介绍,为了彻底把好蔬菜安全生产这道关,七星台镇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农药残留检测室,每天派专人不定点不定时抽检所有蔬菜品种。“不合格的蔬菜,决不允许出村,必须现场销毁。”伍道海说,该镇实行的“外销蔬菜送检制度”也执行得到位,“检测不合格,蔬菜不能出村。”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度逐年降低的今天,蔬菜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底线,绝对不能逾越。”七星台镇党委书记李敏华说,因为蔬菜安全不仅决定着七星台菜农今天的饭碗,更决定着七星台蔬菜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