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购药APP上线市民不感冒 电商赔钱只为赚吆喝
图为:药品的销售方式将迎来变革
图为:手机下单改变市民买药习惯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高琛琛 胡彩丽 图/本报记者刘蔚丹
遇到感冒头晕等小病小痛,您以后也许就不用出门了。在手机APP上,通过咨询执业药师、选药、下单,不到1小时,药品就能送到家门口。如今,这种类似“滴滴打车”的看病买药模式,被一些网友称为“滴滴送药”。
最近,武汉本土的“去买药”、“康康买药”,北京的“叮当快药”、“快方送药”等软件热闹上线。这种买药软件,是否能给市民带来便利?人们去药店买药的习惯,是否会被颠覆?近日,楚天金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体验
从下单到收药只需49分钟
9月15日上午,记者用手机下载了“叮当快药”APP,看到主页展示了多种常见药品,如感冒用药、清热解毒、皮肤用药、肠胃用药、高血压等。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光谷新天地下单购买了四种药,分别为:稳心颗粒(3盒)、维生素B2片,一盒烧烫伤膏,一共88元,店铺给予了10元优惠,只需支付78元。网上客服表示,药钱只能在送货上门后用现金结算,无法在线支付或刷医保卡。
刚下单,记者就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自称为“叮当快药”的在线药师,跟记者核实药品后约5分钟,软件显示:武汉百惠康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店(雄楚大道)已接单。12时19分许,记者收到了药品,此时距离记者下单的时间过了49分钟。送药的女孩解释说,因为光谷新天地不在核心区,所以时间长了一些。
同一天,记者在中北路,通过九州通旗下的“去买药”软件,购买了迪巧钙片(标价36.8元)。50分钟后,一位顺丰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去买药”APP赠送新顾客5元优惠券,记者付现31.8元。记者对比发现,此药在药店售价一般是40元。
调查
医保未打通大多受访者“不感冒”
看似便捷的买药方式,是否能改变人们的买药方式?记者了解到,去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2800多亿元,网上药店销售规模约60亿元,仅占2%,而美国则超过30%。国内医药电商销量排名前三位的产品,分别是计生用品、慢性病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隐形眼镜、眼药水等)。
昨日,记者在武昌、汉口走访多家药房,随机采访了二十位购药市民对送药上门的看法。15位市民表示“暂时不会考虑”。“我和老伴帮女儿女婿带伢,一家四口都有医保卡,平时买点药和保健品都用不完,不会考虑花现金。”57岁罗先生的说法颇具代表性。
年轻妈妈吴女士对记者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一个人带伢时走不开,孩子或自己生病发烧感冒,又或者不方便行动的老人需要买药,手机下单自然方便些。”
处方药未放开 APP暂难掀大浪
其实,除了还不能用医保卡支付外,我国网售处方药尚未放开,更是手机购药软件的一大瓶颈。有业内人士称,尽管药品市场蛋糕巨大,但八成为处方药的天下。所以,如果不放开处方药的网上销售,手机APP卖药,恐怕也难掀起更大的浪。
此外,送货范围也是软肋之一。尽管可供选择的软件不少,但记者下载快方送药APP后,被告知武汉不在其送货范围。而叮当快药,据说在武汉已联合了武汉百惠康、惠阳大药房、医技人福益民医药等十二家药店就近送药,药品直接由药店提供,可大致覆盖武汉三环内,但更远的地方就难以保证了。
解析
抢市场份额 电商不惜赔钱赚吆喝
尽管看起来推广难度不小,但一些受访的企业,无不对这种模式的未来表示乐观。“站在风口,猪都会飞。”武汉九州通“去买药”APP项目负责人卢小川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网络发展,医药行业与互联网“接通”已是必然,可以说,医药电商已站在了“风口”。为了拿到“入场券”,业内一些企业会“不计成本地投入”。
卢小川介绍,目前,“去买药”已有400多家药店入驻,其中有15家配送店,完成了对主城区的覆盖。去年底,“去买药”与顺丰速运开展合作,努力做到送药“一小时必达”。“药物是特殊商品,对温度、湿度都有要求,今年春节前,公司还将全部实现温控箱送货。”
据了解,在武汉试点推行后,九州通公司还打算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最后以此收集健康的大数据,再落脚于本地化的健康服务,而不只是简单地买卖药品。
除了本土企业,一些外来资本也在江城“跑马圈地”。“叮当快药”归仁和集团所有,其背后还有百度、美团以及饿了么等合作者,而武汉是其在全国拓展的第20个城市,目前刚落地两个月。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企业在全国日订单量约为2万个,有合作药店500余家,每个城市日均订单约1000起。尽管网上配送在药店的销售份额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很难盈利,但他们的目的在于“打通产业链,构建起从上游生产到下游民众购药的全产业链服务”。所以,即使赔本也要赚吆喝。
展望
处方药有望被撬动 医药电商将迎机遇
“如果医院开出处方后,我拍照上传到买药的APP软件,而附近药店抢单价格又比医院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愿意直接用手机APP去买药。”采访中,市民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王先生和许多受访者都对记者说,大家看病买药的最大痛处在于90%以上的处方药都被留在了医院,尽管药价一降再降,却仍不能让老百姓满意。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医保支付、配送区域等服务困难,对于医药电商企业而言都只是暂时的,处方药才是撬动医院患者客户的一大区域。武汉市食药监局市场处处长彭良汉对记者表示,上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通知》,要求武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这对于医药电商无疑是一利好消息。一旦不靠药赚钱了,医院自然不愿再投入大量成本购买、储存、维护药品,以往处于‘保密’状态的处方,也会逐渐‘见光’。”彭良汉同时提醒市民,正规的网上售药商家,必须同时具备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交易服务许可证,门槛较高。目前,具备这一资质的湖北医药公司只有7家,市民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此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挂出《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被业内视为处方药网上销售“解禁”的序曲。虽然正式文件没有如期出台,但国家对于医药电商的鼓励态度显而易见,解禁可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一旦处方药的销售被放开,国内医药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剧变,也许那时才是“医药O2O”时代的春天。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