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念好“三零”紧箍咒 打造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15.02.2015  22:09

漳河水库中的桃花水母

    新华网武汉2月15日电(记者黎昌政 俞俭)“漳河水库整体水质为2类,大部分区域为1类,可直接饮用,已连续9年发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立春时节,记者来到湖北最大的人工湖漳河水库,快艇一路破浪碎玉,荆门市漳河新区环保局副局长程大垠自豪地说。

    蓝天白云映照下,近岸处可见水草随波飘动,被快艇惊扰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

    “漳河水库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今年1月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这得益于荆门市实行库区零工业布局、零排放废水、零容忍排污的‘三零’环保经。”荆门市副市长、漳河新区党委书记蒋星华说。

    漳河水库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是荆门城区70万市民的生活饮用水源地。2010年初,国家林业局批准漳河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面对漳河库区化工厂林立,无序开发,水环境污染等严峻形势,荆门市委市政府“壮士断腕”:“黑色的GDP不能要!”4年来,关闭搬迁库区湖北中天荆门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化工厂,今后绝不再引进工业企业,库区实现“零工业”。

    漳河镇三化村经济并不富裕,前几年村里好不容易引进一个投资600多万元的项目,由于影响库区生态环境,无法通过环保审批,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这里曾开办10多家小煤矿,近年被关停了,矿渣漫山遍野堆积,雨天墨黑的污水直接排入漳河。”库区香山村村支书陈广国对记者说,2012年以来,在政府支持下,村里农业开发公司投入巨资,集中填埋矿渣50多万方,整治山场600多亩,恢复植被。

    陈广国说,为了库区生态安全,小煤矿一关停,村民赚钱门路断了,如今把心思转到发展生态农业上来,长远来看,收入会逐年增加。记者看到,山坡种上桂花、银杏、松树、油茶,坡谷放养生态鸡、生态羊,新挖的两个鱼池将放养有机鱼,俨然是一个生态农场。

    “500米远就是个取水口,以前村里养猪场,养100多头猪,带来面源污染。”库区京河村村民苏池富说,近年来,320多户村民大多通过发展葡萄、苗木等生态产业增加了收入,他家的芳草地家庭农场去年收入30多万元。

    程大垠说,4年来,库区加强生态保护,取缔444处网箱养鱼,关停30多家煤矿,整治面源污染点百余处,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同时市财政每年筹措2000万元用于生态补偿,让群众自觉维护良好生态。

    “为了子孙后代都能喝上一口清水,眼前做点牺牲也值得。”雨淋村村支书靳其华说,村里取缔了拦汊投肥养鱼,只许人放天养,由于放养的鱼品质好,价格高,养鱼收入减不了多少。村里还出台村规民约,对乱砍树、乱扔垃圾的进行处罚,不给库区“增污抹黑”。原来家家户户砍柴火,如今一年减了6成,推行“以电代燃”。

    荆门市将保护漳河库区的各种探索成果法治化,出台了《漳河水库“三圈”保护规划》《漳河水库水环境保护规定》等一系列约束性文件,法律法规成为漳河湿地公园保护的“尚方宝剑”。

    “依法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是漳河水库水质良好、生态优良的根本。”蒋星华说。

漳河风光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