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推进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再现绿水青山
(王世文)荆门市水土流失面积134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0.8%。近两年来,荆门市各级水务部门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预防监督,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1.69平方公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编制了《荆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治理石漠化面积40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2亿元。完成了京山、东宝《革命老区水土保持规划》,已争取水保治理投资计划4000万元。
坚持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水保生态系统建设工程,综合治理小流域10多条,并在全市不同地区建设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该项目对竹皮河、踏平湖等9条小流域103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总投资8372万元。京山县惠亭项目区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启动,该项目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总投资3865万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同时,利用人力和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9.3平方公里,封禁治理 228.7平方公里。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行“四荒”地使用权拍卖、承包、租赁,全市参与治理开发“四荒”的农户达 21338户,引进企事业单位65个,拍卖、承包、租赁“四荒”面积285.3平方公里,共投入治理资金8420万元,已完成治理面积251.5平方公里。
坚持监督执法。建立市、县水保执法监督机构7个,专、兼职监督执法人员130多人,全市水保监督执法体系基本形成。在配合长江委、省水利厅开展水保监督执法检查的同时,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两年多来,全市对124个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00余次;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起,各级征收水保设施补偿费320余万元。京山县在水保监督执法中,把矿山企业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百日行动”,严把矿山企业准入关口,使矿山企业水保方案编制审批合格率达98%,水保设施“三同时”实施合格率达70%,水保设施检查验收合格率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