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多方锻造"带头人" 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
新华网武汉7月1日电(记者俞俭)湖北荆门市委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个关键,引导百名回乡经济能人、选派百名县乡机关干部、派驻百名“红色CEO”到村、社区、非公企业担任支部书记,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面貌改变。
一个“领头雁” 带活一个村
“两年间,路通,水通,电通,宽带网也通进村了。”东宝区石桥驿镇杨桥村党员李德高说,这可多亏了能人方义成。
杨桥村多年来贫困落后,没人愿当村干部。两年前,村“两委”换届时,在外做营销的方义成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二话没说,接下担子就开始做事。
修路要占用路边86户人家的田地、竹林,村民们不配合。方义成说:“营销经验也可借鉴,做群众工作,不能急,不能气。只要把理说通了,就能一通百通。”路一通,村民出行方便了。
见多识广的方义成带领村民种植花卉苗木280亩、核桃100亩,发展袋料香菇50万袋,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内增加了8万元,一举摘掉了后进村帽子。
这是“回归工程”效应。荆门市引导经济能人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建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改变村庄面貌。两年来从外地引回有经济头脑、群众信得过、双带能力强的能人102名,还有485名外出务工能人被选进村“两委”班子,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50个。
根据“能人支书”特点,荆门市各级党组织实行正确引导,加强党性锤炼和法律法规教育,同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制度,定期与“能人支书”谈心,保证回乡能人健康发展,扎根基层。
机关干部当支书 帮促后进村转化
针对后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难选、班子功能难发挥的实际,荆门市在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百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脱产担任“第一书记”。
2012年5月,钟祥市委办秘书科办事员王清松选派到九里回族乡王岭村任“第一书记”。刚进村时,“干部无影、电话无声”现象常常令他难堪。原来,村里有8个组近25公里为泥巴路、沙石路,遇到下雨难以出行,农产品出不了村,商贩进不来,群众认为村委会班子不管事、不作为。
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何带出一支好队伍?王清松决心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上级结对帮扶公路计划等资金,王清松带着施工队每天守在修路现场,人晒得黝黑……凡事亲力亲为、冲在最前面的他,在村干部和群众面前亮起了一面旗帜。
一年过去了,公路通了,群众对村干部也信任了、亲近了。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2013年,王岭村由三类支部升级为一类支部。
荆门市对选派“机关干部支书”要求做到“四个不撤离”,即建不好村“两委”班子不撤离、选不准经济发展路子不撤离、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不撤离、达不到群众满意不撤离。目前,派驻的后进村整建转化率达到100%。
选配“红色CEO” 非公企业擎党旗
荆门市有非公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28万多人,其中党员1.3万余人,成立党组织近千个。由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荆门市委采取双向选择、组织调配等形式,从市(县)党员干部中,选派112名“红色CEO”,到非公企业担任支部第一书记。
2012年4月,荆门市民政局调研员徐伦新作为市委首批选派的“红色CEO”,进驻楚大机电有限公司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到任10天里,他就在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及工会组织,随后设立8个党员示范岗。一年多来,党支部共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名,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也获得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互动双赢。
徐伦新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内外部环境,为企业解决资金贷款等难题40多个,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他被企业管理委员会推选为8名成员之一,可以直接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研究决策,真正被企业视为“自家人”。
荆门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红色CEO”们主动融入企业,既当好党建宣传员、指导员,又当好企业经营监督员、联络员,通过摸信息、跑资金、找销路、联系用工等,争当企业发展服务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