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一 “放管服”改革激发活力
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荆门市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高效政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去年,荆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一,净增市场主体12734户,企业注册资金增长62.98%。
简政放权,归并108项审批权
“以前,变更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走流程需15天。现在一个窗口1小时办好。”2月26日,荆门市安监局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荆门组建行政审批局,实行市级行政审批事权、人员编制、工作平台三集中,划转26个部门108项审批事权,归并六大类集中审批,构建“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的“六个一”新模式。
在对行政审批实行“物理集中”的基础上,该市加强审批标准化建设,力求行政审批起“化学反应”。
该市制定行政审批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流程标准和保障标准,推行线上线下全程免费帮办、审批缺件“容缺办理”、重大项目预报跟踪全程代办等制度,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站式审批,建设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全市“一张网”。
通过标准化建设,该市清理取消申报资料137个,减少审批环节39个,平均承诺时限由7.7天减少到5.4天,再提速29.6%。
管理下放,提升行政效能
荆门市对市、区两级基础教育、城市管理等7个方面26项事权调整下放。
优化资源配置。该市基础教育以前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阻碍了教育整体均衡发展。通过调整,该市将15所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按属地管理下放到区,2所普通高中上收到市直,调整教职工1417名,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效益,“择校热”有效缓解。
管理重心下移。该市将城市管理等事权下放到区,强化区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公共服务能力。其中,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园林绿化、市政管理等事权全部下放各区。同时根据城区规模及建管能力,将部分城市建设管护事权一并下放各区,涉及6个部门、11项事权、600余名编制人员,做到机构、职责、人员、资金下沉一线。
服务高效便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事权,先整合农业、畜牧、水产、农机4个部门独立设置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再将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事权和人员编制下放各区,下沉技术服务力量,提高便民服务效率。
做优服务,增加有效供给
荆门整合资源,做强服务载体,强化服务能力,让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惠及面更广。
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该市整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和人员编制,在全国率先组建创新创业服务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承担创新创业工作统筹协调、政策落实、市校合作、市场服务四大职能。设立规模5.8亿元的引导基金,建成25个“零成本”运营众创平台,建立30多个院士工作站,对接高校科技成果3400多项。
打造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提升服务能力。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6+N”模式县域公共检验检测整合,统一对质监、食药监、粮食、卫计、农业、畜牧等领域实行机构、职责、人员、经费四整合,组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改革,集中了资金、设施和技术人才,形成轻机、玻璃、农产品、化工、纺织等八大检验检测产业,做到“进一家门、检百样货”。
打造中介机构管理平台,建立服务规范。该市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进园区、进大厅、进平台,县级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向工业园区集中;市级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中介超市”,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择第一批43家中介服务机构集中入驻,方便市场主体。(杨富春 刘阳刚 江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