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荆楚 “文化+”助力湖北文化产业腾飞

24.05.2016  11:36

  五月的鹏城,花团锦簇,生机盎然。5月12日至16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北省文化厅承办的本届深圳文博会湖北馆,以“寻迹荆楚·文化湖北”为主题,以荆楚文化元素为内涵,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优势项目和特色资源进行多维度展示,集中反映了湖北文化传承的历史积淀、文化产业竞进提质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湖北馆:玩转“文化+科技”

  走进288平方米的湖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全LED屏幕的凯旋门,整个门型大屏循环播放湖北文化主题宣传片。馆内展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先锋·扬帆远航”为多媒体展示区,让人们亲身体验 “文化+科技”的魅力。其中,VR虚拟现实体验、3D扫描成像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新科技智能产品和全新的全息投影技术的震撼体验成为突出亮点。第二部分“繁花似锦·工匠精神”集中展示全省80多家企业的160多件文化产品,它们或是颇具湖北特色的传统非遗产品,或是新颖时尚的文创产品,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欣赏、购买。整个湖北馆的设计犹如一幅经典的创意设计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开展当日,湖北馆的长江牌全透明水晶钢琴即成为整个展馆的“名角”。这架钢琴不仅造型美观,还能通过多媒体互动,实现钢琴自动演奏教学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即使只有一人演奏,也有四手联弹的效果;抬起双手,琴键仍然随着节奏跳动。

  武汉需要智能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凛一号”智能机器人是湖北馆迎宾员,集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运动技术于一身,不仅能模仿人形,还具有自主迎宾、致迎宾辞和人机交往互动等多项功能。馆内另外一名蓝色机器人则坐在书桌前绘制黄鹤楼,下笔专注、绘出的形象逼真。该智能手绘机器人可在10分钟内独立绘制图像和人物肖像,速度远超过街头艺术家。湖北馆中的3D人体打印机也是一大精彩亮点:人站在3D打印机上,打印机开始自动旋转,等待数十秒,打印机屏幕上便会显示出一个三维立体的自己,人体精确的数据即刻存入电脑系统。据研发团队武汉落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打印机主要通过电脑三维数据,360度无死角“复制”一个微缩版的人体,打印材料包括金属、尼龙等。此外,参展观众还可在展区内体验时下最炙手可热的技术——VR技术。佩戴VR头盔,体验密室逃脱游戏以及裸眼3D建筑光影秀,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荆楚文化。

  湖北馆参展产品丰富,涵盖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新媒体、互联网文化、工艺美术品等类别。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青铜尊盘”复制品也现身本届文博会。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青铜尊盘”,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是出土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代表着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因其工艺极其复杂,一直少有复制品。这次展出的“曾侯乙青铜尊盘”复制品让观众大饱眼福、惊叹不已。展品中还有湖北省非遗项目荆州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工艺品——猪形盒,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2000多年前先秦荆楚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工序繁复,需要雕刻胚胎、打磨、彩绘等10余道工序,制作一件漆器需耗时1年。

  色彩绚丽的恩施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绣工精美的神农架堂纺叠绣,荆楚韵味的编钟乐舞,将国际化和楚文化完美结合的“汉秀”……静与动的结合,现代和传统的融汇,整个湖北馆魅力绽放,令人目不睱接。

  新环境:秉承“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

  寻迹荆楚,感受湖北文化产业新动力。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来规划发展,以此彰显湖北软实力,为此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坚持亲商、护商、为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营商环境。

  湖北省委在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和机制,构建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和优势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2015年,湖北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要求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奋起直追。湖北省文化厅积极主动作为,制定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管理和扶持;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湖北省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出台21条举措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湖北文化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省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已达163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25家,正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挺立湖北文化产业的时代潮头。

  智能机器人、3D人体打印机、VR虚拟头盔……这些湖北馆的亮点产品都由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湖北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其中一部分是省内大学生的创业产品,创业团队虽在企业规模、实力和知名度上都较为薄弱,但却能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本届深圳文博会湖北馆引进这些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产品推广的平台,帮助扩大市场空间,给其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生命力,也给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年轻活力。

  湖北“十二五”发展成就巨大,“十三五”发展大幕已经拉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文化产业招商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湖北将不遗余力做强做大存量,做多做优增量,继续秉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服务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发展,做好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工作,不断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丹凤朝阳,文化兴邦。回望历史,湖北开放融合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文化产业在这里落户。放眼未来,自古崇凤的湖北,犹如在天地之间引吭高歌的凤凰,必将抒发更加悠扬嘹亮的声响。

  招商签约:跨产业融合,推动不同领域“文化+”

  作为本届深圳文博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在5月12日的湖北文化产业招商会上,湖北省共签约2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09亿元,项目涉及文化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文化娱乐休闲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等文化产业门类,涵盖湖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

  湖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表示,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湖北省文化厅大力开展招商工作,出实招、招实商,对一些重点的项目及时跟进,确保签约后项目能够真正落地,见到“真金白银”。

  这次签约项目中,不乏有文化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如德国SANATOU公司计划投资6500万美元与湖北恒颖超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基于云视听设备新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发展基地”;深圳通有限公司与武汉迷你付金融增值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初步达成35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正威国际集团计划投资22亿元与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建设“中华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与金融、互联网、服务等不同领域有了交集,并走向深度融合,催生出新业态和新模式。

  “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的电子金融增值营运和生活消费融合的大平台——深圳通迷你付项目,是在整合国内金融企业(银联、银行等)与公共事业类资源基础上构筑的一种新型消费增值模式,通过相互交易实现数据流、现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增值;“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成功代表——鄂旅投(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项目遍布全省,旅游投资项目风生水起,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独特的优势特色文化资源,推进鄂西圈发展,成为推动湖北旅游经济的新力量;“文化+科技+旅游”完美融合的典型——武汉万达德贡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汉秀”,联合国际顶尖舞台艺术制作公司,融合舞台剧、杂技、水上芭蕾、跳水等多种表演形式,利用声光电技术,辅以高科技的舞台设施,造就了震撼人心的舞台呈现;中国首个“互联网+文化+茶”交易和金融平台——武汉陆羽国际茶交所。陆羽茶交所以湖北世界文化名人陆羽为文化内涵,以万里茶道为纽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茶业互联网“丝绸之路”,目前已经签约全国200家龙头茶企,成为全国茶行业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平台。

  集创意、孵化、活动、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逐渐成为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产业园区、企业平台项目也在不断更新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湖北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的“太子湖基地”,发挥湖北广电网络的文化、数字、科技等产业优势,打造“文化艺术+数字创意”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实现大文化范畴的融合。

  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以艺术设计、工程设计为龙头,融合旅游、科研、娱乐等行业,通过产业融合联动,龙头企业引领聚合,重点项目带动提升,力争在2020年形成设计产业集群,使武昌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文化地标及具有领先优势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最贴心的创业、孵化、发展服务,目前已入驻各类创意企业350余家,2015年产值达46亿元。

  湖北云长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发的无线荆州APP、传统文化动画广告,《湖北日报》的楚天都市社区信息传播及生活服务产业平台,使文化多彩的内容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便捷进入民众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