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葡萄栽培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

30.07.2014  11:26

  葡萄为葡萄科victaceae, 葡萄属vitis L, 藤蔓果树。葡萄具有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早期丰产、营养丰富以及栽培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鲜食、酿酒、制汁、制干、装罐的优良水果。葡萄目前是世界上栽培最多的落叶果树。我地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主。近年来, 葡萄在我地已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迅速得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为2.2万亩,产量为2.55万吨, 产值1.53亿元。逐步形成一个新型高效益的种植产业。
  
  一、荆州区葡萄栽培的发展历史
  
  传统上葡萄在本地属非适应栽培区。20世纪60年代以前, 在荆州区范围内除了家户庭院有零星种植外, 基本上没葡萄成片种植园。1964年原江陵县园艺场从河北昌黎引进白香蕉、希母劳特、玖瑰露等10多个葡萄品种成片定植50亩地进行试种。1966年投产,引种的白香蕉和希母劳特表现出特有的适应性, 且丰产、优质, 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从此, 本地的葡萄开始走向市场。到70年代末, 原江陵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500亩左右。80年代, 葡萄的巨峰系列品种在本地不断得到传播和推广。本年代末, 本地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左右。90年代初, 浙江金华对藤稔葡萄果实膨大剂的运用, 特大粒的“乒乓葡萄”引起全国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本地葡萄的发展。在原江陵县范围内,90年代末葡萄种植面积增加到2000余亩。跨入21世纪, 我区的葡萄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荆州区弥市镇, 把葡萄种植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为2000余亩, 到2013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0亩。8年间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 每年以2000多亩的速度递增,已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荆州区葡萄栽培现状
  
  1、种植分布: 荆州区7个镇、2个农场管理区, 目前葡萄种植大面积集中在江南的弥市镇, 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江北的其它镇、场葡萄种植相对较多的也只有菱湖、马山、太湖等地的小面积种植,成片集中种植100亩以上的很少。
  
  2、品种结构: 目前我区栽培的葡萄品种: 早熟的以夏黑、京亚、为主,金星无核、红标无核等有少量的零星种植。近期引进的部分欧美杂交种黑色甜菜、早巨选以及欧亚种的黑巴拉多、夏至红、郑州早玉等早熟品种目前处于观察试种阶段。早熟品种的种植面积约占葡萄种植总面积的5%左右。中熟品种以藤稔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另有不到5%的高妻、先峰等巨峰系列品种的种植,葡萄晚熟品种几乎为零。
  
  3、种植模式: 我区葡萄种植现有露地和设施种植两种模式。葡萄产区弥市镇2013年统计: 露地葡萄面积8000余亩(多为1-2年未投产园), 占总面积的40%左右。设施栽培面积为60%左右, 达12000多亩, 其中简易避雨栽培面积8400余亩, 占设施种植面积的70%左右, 大棚促成栽培面积3600亩左右, 约占总设施栽培面积的30%。荆州区其它地方的葡萄种植模式90%以上为露地种植。
  
  4、存在问题:一是葡萄种植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无论是露地还是设施栽培,80%以上为中熟品种藤稔。藤稔在本地虽能表现出果大、丰产、适应性强的优点,但其果实品质不佳。由于大面积果实成熟期集中, 造成一定的销售压力, 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二是栽培管理技术缺乏。主要突出表现在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重要实际操作管理措施上。修剪上, 有很多葡萄种植户冬剪时采用千篇一律的“剪平头”而不留预备枝的定格修剪模式,造成树体结果部位逐步上移和大小现象。施肥上, 存在长期超量使用化肥和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质肥料。不合规律的大量施肥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变差。2014年弥市一葡萄种植户在施用壮果肥后, 园内出现大量植株萎蔫和死树现象, 经调查种植户在5亩葡萄园内一次性施入尿素80公斤(两包), 氮磷钾复合肥200公斤(四包), 硫酸钾肥100公斤(两包) 。超过正常施用量的几倍,因而引起植株中毒和死亡。在病虫防治上, 不按规定标准用药出现植株药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葡萄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葡萄为多年生果树, 栽培的成功与否, 苗木品种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 本区还没有一家较为正规的葡萄苗木繁育基地。近年来,我区所发展的葡萄种源绝大多数在外地引入,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对控制葡萄检疫性病虫害, 发展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所引进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等方面潜伏隐患。如:2006-2011年, 在我区的太湖管理区、弥市镇、李埠镇等地先后从外地引进部分红地球、京秀、红乳等葡萄品种进行定植。由于这些品种自身的生长特性不适宜在本地种植,造成产量低和无产,给种植户代来损失。
  
  5、方法对策: 一是要加强技术队伍建没。我区目前在农业系统专业技术队伍中, 从事果树专业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弥市镇作为目前已形成葡萄生产产业的大镇, 还没有一个专门从事果树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生产管理技术上,基本上依靠外地“专家”和靠种植户自已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够形成技术管理上的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为此, 应重点争对性的引进和培育一批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由他们来代动和提高葡萄种植户的技术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葡萄试验示范高产高效益基地和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在栽培管理技术上让种植户看得见摸得着, 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在品种上,利用本地已种植成功而且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进行繁育,尽量不让种植户走弯路。而且更有利于控制外地检疫性病虫害对本地的侵入。三是加强葡萄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依据现已栽培品种的生长特性, 不断探索正确的修剪方法。合理进行配方施肥以及搞好葡萄的病虫综合防治等等。四是根据目前我地葡萄品种现有栽培的结构状况,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控制藤稔、香悦、巨玖瑰、高墨、高妻等中熟品的继续发展,扩大在我地适应性强、丰产、果实品质优已栽培成功而且经济效益高的极早熟和早熟品种夏黑、金星、早生高墨、火星等,适量探索发展一定规模晚熟品种。通过早、中、晚葡萄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和运用促成、延迟等栽培模式将现有我地集中在两个月(7一8月) 大量上市的葡萄延长至伍个月(6一10月) 。这样能起到缓解销售压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
  
  三、荆州区葡萄发展前景
  
  1、气候条件适宜葡萄的生长: 我区地处江汉平原, 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左右, 气候温合、无霜期长、有效积温高,葡萄生长发育快。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 第一年种植笫二年就有产量,第三年就可达到丰产。
  
  2、种植葡萄经济效益高: 目前我地露地种植的中熟葡萄品种藤稔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 大棚促成栽培的可超过10000元。早熟品种的促成栽培产值可达到20000-30000元。2008年笔者在荆州市科技园定植特早熟品种金星无核1.2亩(三个棚), 采用大棚促成栽培,每年6月初(5-10日) 上市,7月初(7月5日前) 销售结束。2009-2013年平均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 产品进入本地超市, 销售价16-20元/公斤, 每年平均亩产值36600多元,五年总产值22万元。
  
  3、有足够的葡萄发展资源: 荆州区有一定面积的丘陵、坡地,而且人口密集劳力多。有足够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供发展葡萄生产。随着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壮大, 为葡萄种植提供丰富的有机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发展城郊特色葡萄种植:荆州区大多数土地种植面积位于荆州市市郊。有利于发展城郊葡萄的设施种植, 建立葡萄盆栽园、观光园等。尤其是盆栽葡萄即能食用又可观赏, 可进入城区千万家, 向农业都市化发展。
  
  5、调整葡萄种植模式可代来更高的效益: 我地在今后的葡萄发展中, 在栽培模式上可充分利用早、晚熟品种, 采用设施促成和设施延迟栽培模式。这两种栽培方式,纵观我地、本省乃至全国, 对提高葡萄的经济效益仍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6、葡萄外运具有独特的交通便利条件:荆州区位于荆州市城区中心, 南有黄金水道长江,207与318国道纵、横穿越东西、南北。独特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为提供葡萄产业化发展的果品外运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