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范 国际范——宜昌加快推进湖北自贸区片区建设观察

07.09.2016  20:14
   8月31日,湖北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一员。

  宜昌,湖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从先行先试到如今获批,已精心准备了29个月。2014年4月,受省委重托,宜昌在全省率先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

  不负机遇,奋勇奔先。按照功能定位,宜昌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运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当前,该片区中的茅坪区块、平湖区块、高新区块,建设如火如荼。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要抢抓机遇,把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探索制度创新新路子

  2日上午,宜昌“下海”创业的王畅在家里拿到了电子营业执照。这是他在两周内,拿到的第二份电子营业执照。

  “信息多跑路,我们少跑腿,真方便。”王畅说。

  电子营业执照,是宜昌商事制度改革创下的又一个率先。5月10日,我省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在宜昌首发,到昨天,该市已颁发电子营业执照117张。

  这是宜昌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探索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宜昌承担着20多个国家试点示范事项。他们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一路争先,在市场准入、投资准入、行政审批、社会征信、综合执法及行业监管制度上,实施“六大制度创新”。

  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合一”,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比上海自贸区还要快2天;宜昌高新区成立的综合执法局,开全国“授权执法”先河;“先照后证”和“网上办事”均在全省率先试行。

  目前,宜昌在制度创新上再迈一步,谋划自主创新改革清单70条。这些清单落地,将在该市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创新创业等6个领域求得见树。

  制度创新优势,正转化为宜昌发展优势。在国务院督查中,宜昌因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有力,获得2016年“免督查”待遇,国家部委在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调度资金使用等6个方面给予激励。

  正向激励,创新动力。宜昌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使企业注册登记整体提速80%,六成以上的市级审批办理环节在2个工作日以内,环节审减率51.7%。

   构筑对外开放新平台

  直飞泰国,直飞日本。“三峡门户”宜昌,国际范儿进一步彰显。

  国家口岸办已批准宜昌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对日本、泰国籍客运包机临时开放。

  宜昌成为中西部同等城市境外直航点最多的城市。今年1至7月,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完成宜昌——韩国包机航班106架次,同比增长80%;送出入境人员16566人次,同比增长100%。三峡机场董事长王宏说,今年,宜昌直飞韩国除仁川、釜山航线外,又增加了大邱、清州、襄阳(韩国的一个地方)航线。

  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正加紧建设,其目标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如今,该机场及周围200平方公里范围,已被规划为三峡临空经济区。修理飞机、组装改装飞机、航运、低空旅游等与相关产业,正在此聚集。

  三峡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宜昌现代特大城市建设五大平台之一。以凌云集团、海航集团为龙头的系列项目,以外资为主的团组项目,竞相落户。

  同样成为投资热土的,还有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目前,该中心已通过预验收。中心内已注册企业18家,另有3家意向落户企业正在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考察洽谈。

  正式封关运营后,宜昌企业将在家门口享受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出口退税等服务。对企业的好处,用三峡保税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如亮的话说,生产就意味着出口,可实现“零库存”。

   蓄积国际竞争新动能

  1日,鑫鼎生物科技公司1号车间里,1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着筛选、包装产品。

  “用创新换时间,让茶叶生产不止是春天的‘特贡品’。”公司董事长何建刚说,他们可全年加工茶叶,月均1000多吨湖北长盛川青砖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产品畅销意大利、德国、荷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宜昌惠科电子,今年已生产液晶电视80万台,在短短3个月内突破千万美元大关。

  今年以来,宜昌生物和新材料产业效益持续上扬,利润增长分别达33.4%和50.3%。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宜昌高新区块一张亮丽名片。“一带一路”上,活跃着安琪、人福等宜昌企业的身影。

  至7月,宜昌高新区48家企业外贸出口累计2.39亿美元。其中,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出口同比增长71.6%。

  “宜昌交通发达,能源充足,人才储备丰富,营商环境优良,我们找到了理想的产业转移宝地”“签约快、落地快、投产快”,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杭井强,在多个场合如此讲述惠科的宜昌故事,吸引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大佬”投资宜昌。

  8月10日,深圳世纪联合创新科技公司显示器项目等12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宜昌,协议投资额超过65亿元。国际竞争新动能,正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强势形成。(唐宜贵 胡智斌 刘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