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苍老了我的容颜,却抹不去我的记忆

30.09.2014  22:22

图为:曾兵生眼角布满了皱纹

    新华网武汉9月30日电(曾伟龙)他一出生,名字就带上了“红卫兵”色彩;他一辈子,扎扎实实盖了三栋房;他为了养家糊口,在沿海打工整整20年。他叫曾兵生,今年50岁,一个很朴实的农民,出生在江西革命老区宁都县农村。

    在他那个年代,“分田到户”、“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等关键词记忆犹新;在他的大家庭中,有8个兄弟姐妹,他最小,后来家里粮食短缺,饿死了两个姐妹。可以说,从他记事开始,便与这个时代共同成长,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

    “分田到户,菜籽油吃不完

    “国富民强,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了。”曾兵生说,这是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感受。早在1983年,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记得读中学时,他早上吃一根红薯要管一天,下午五点放学,饿得肚子都瘪了,回家直接用手在蒸笼里抓饭吃。他说:“当年饿的吃干饭,现在的人是没菜吃不下饭。

    在计划经济年代,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村里有个大汉说:“吃饱一次,死都甘心。”曾兵生回忆说,这在当时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到了1986年以后,水果、猪肉、鱼肉才慢慢充足起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慢慢得到改善。

    “在人民公社的时候,全村人一起到农田里干活,到了饭点就一窝蜂回来吃大锅饭。”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想偷懒,到年底队里分粮油,一人一年就只能分2斤油,根本不够吃。

    直到1989年,分田到户以后,积极性才调动起来。他说,自己家种了菜籽油,一年下来榨油200多斤。“那个时候,菜籽油都吃不完。”后来,都把剩下的油都拿来炸薯片、炸花生。

    “现在回想过去的几十年,我觉得农村、城市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曾兵生说,分田到户解决了全国农民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取消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税,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