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光”灿烂 动力澎湃
图为:建设中的武汉光谷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主体已经完工。今年9月,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在这里开始量产。 (蔡俊 摄)
图为:工人在长飞科技园进行光缆生产。(张朋 摄)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行走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处处奔涌。“深海一号”在武汉下水,“星箭一体化”改写中国航天纪录,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创造世界最强磁场,“中国芯”“中国光纤”“中国屏”跃上世界舞台……
激情在这里迸发,信心在这里升腾,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殷殷嘱托,厚望如山。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步履铿锵,奋力作答。
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铺展……
攀上更高点
科技进步贡献率跃至57%
今年9月,武汉迎来“芯”突破——中国首款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在光谷国家存储器基地量产。
这款全球首款基于Xtacking架构设计并量产的闪存产品,拥有同代产品中最高的存储密度,大幅拉近我国在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还是这个9月。
武汉发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商用牌照,率先迈出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关键一步。
越来越多类似的“高大上”频现湖北,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处于经济体系的最高端,显示着区域经济实力“强”度,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湖北力量”——
北斗产业雄踞全国五强、光谷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全国第三……在日强一日的高新技术产业阵营中,湖北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北斗等高精尖产业位居全国前列。
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53亿元,占GDP近两成。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增加值增长15.5%,较去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湖北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蓄势发力。
新技术不断涌现——
三江航天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改写我国航天发射机动能力最强和测试发射最快纪录;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创造64T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世界纪录,结束了我国强磁场科研长期依赖国外装置的历史;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汉下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质效迅速提升——
菱电电控打破国外巨头垄断,为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装上了“中国脑”;磐电科技给电力系统造“标准秤”,追上世界一流水平,我国在高压计量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由此提升;襄阳航宇集团研制的航空防护救生装备大量出口,被誉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
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国家天基互联网系统首发星“武汉号”冲进苍穹,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突破;高德红外研发的红外热传像核心探测器,打破西方国家长达40余年的封锁,被称为“中国红外芯”;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问世于光谷,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2018年,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6年上升5位,跃居全国第七。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度提升,达到57.53%。
高新技术产业,以强劲增势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兴产业“势强力弱”格局改变
武汉,光谷东。
长8公里的左岭大道,分布着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和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微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崛起的“黄金大道”,成为湖北“芯屏端网”产业的高密度集聚地。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两次视察湖北,总书记多次就自主创新发出时代强音。
从无到有,再到“芯”“光”灿烂……湖北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加速培育引领型产业,构筑未来竞争力。
从“钢产量”到“硅含量”,中国近代工业肇始地之一的重镇武汉,正在用一场“由钢到芯”的产业迭代,标注中国产业新地标。
光传输容量再创国际先进水平,一根光纤可供300亿人同时通话;华星光电、天马、京东方三大显示巨头会师武汉,全部投产……40多年前从一根光纤起步,到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如今汇集2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
独木不成林。
长江之滨,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在这里,长飞光纤成长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供应商;在这里,华工科技将实验室的“激光技术”推向市场,成为高校成果产业化的探路先锋;在这里,斗鱼缔造湖北第一只“独角兽”,引领新经济……
武汉新地标建筑“马蹄莲”——未来科技城,迎来了华为武汉研发基地。这里正成为华为重点打造的全球光能力中心、终端研发中心。
依托芯片和显示产业基础优势,湖北着力延伸产业链,布局智能终端产业,华为、联想MO-TO、小米、富士康等一批知名智能终端品牌研发生产企业聚集湖北。
独角兽、“第二总部”不断涌现。目前,湖北“芯屏端网”企业增至近400家,产业规模3000多亿元。“芯屏端网”战略产业集群格局梦想成真,正在加速奔向万亿级,迈向中国互联网产业“第四极”。
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湖北提早布局,卡准科技创新方向,厚植区域经济强大后劲。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高新技术市场主体达7646家,半年新增404家,在孵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
从存储器到智能网联汽车,从网络安全到商业航天,依托四大国家基地建设,湖北加速腾笼换鸟,点燃新动能,长期以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强力弱”的局面明显改观。
展现湖北实力
“湖北造”国际舞台显身手
经过多年攻关,凌云光电将激光精密微制造新技术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实现芯片微纳尺寸凸点的制造、焊接和修复,芯片封装技术全球领先。
2018年10月,长飞光纤问鼎被称为国际质量“奥斯卡”的欧洲质量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奖的中国企业。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高端制造,彰显着地方竞争力。湖北审时度势,把握变革趋势,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动力强劲的发展“双引擎,重振“湖北造”。
老树发新芽,传统产业变身“高精尖”——
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2017年起实施的“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技改投资8000多亿元,7000多家企业强筋健骨,工业颜值不断刷新。
新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
电子信息、北斗导航、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一支支“湖北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湖北实力——
高铁成为中国亮丽新名片,位于武汉的铁四院勘察设计了中国一半、世界三分之一的高铁;世界光纤近半光谷造,“荆楚智慧”闪耀“中国速度”。
武汉大学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精度进入“厘米时代”,“荆楚创造”标刻“中国精度”。
世界最大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名中,中国均超过半数,其中八成出自武汉建桥军团之手,“荆楚力量”浇铸“中国跨度”。
国产大飞机C919上,100多个重要零部件来自湖北,“荆楚智造”升级“中国高度”。“蛟龙号”深潜大洋,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其前身是武汉研制的“鱼鹰1号”,“荆楚探索”助力“中国深度”。
从湖北走出的奇迹,改变中国,添彩世界。
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五大顶级节点,武汉节点已率先开通,我省制造业蝶变再添新利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齐发力,进行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将为更多“湖北造”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这,还仅仅是开始。
逐梦正当时,奋进新时代。
乘东风,鼓足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湖北务实重行,不胜不休!(吴文娟)
数说
湖北高质量发展
●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53亿元,占GDP近两成。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增加值 增 长15.5%。
●“芯屏端网”企业增至近400家,产业规模3000多亿元。
●2018年,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跃居全国第七。
●科技进步贡献率跃升至57.53%。
●全省规上高新技术市场主体达7646家,在孵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
●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增至12家,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责任编辑:马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