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6·30”防汛节点 武汉46个涉水工程如期收官

30.06.2021  16:5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廖宇智

  6月29日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江北碧道、汉阳碧道、武昌八铺街堤江滩、石洋泵站、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等46个涉水工程相继完工或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武汉全市水务“6·30”防汛节点工程进入收官阶段。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初露雏形

  拾缺补遗掇旧景,古韵新风话自然。作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之一的汉阳碧道(晴川阁至杨泗港段)连通及景观工程,上游与杨泗港集装箱码头相连,下游与晴川阁衔接,建设面积19万㎡,由“三线”(汉阳江滩大道、特色游径、临江步道三条特色景观道),将“五景”(创志码头、鹦鹉洲、水滴乐园、朝宗文化园、朝宗广场五个景观功能区)、“多节点”(旱溪湿地、桥文化广场、综合运动场、大禹神话园等多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共同打造朝宗文化走廊——汉阳江滩。目前,汉阳碧道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此外,江北碧道(二七长江大桥至新河河口段)连通及景观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填补武汉主城区自然郊野型江滩公园空白;作为武昌江滩的收官之作,武昌区八铺街堤(鹦鹉洲大桥至杨泗港大桥段)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也已全面完工;江滩闸口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已于6月初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随着上述工程的建成,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已初露雏形。

   一批排涝保供工程

   相继投用

  排涝方面,近日,石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原石洋泵站位于蔡甸区石洋村,汇水主要来源于汉江路以东至姚家山工业园片区,原设计排涝流量仅2.3立方米/秒,逐渐不能满足周边区域的排涝需求。石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作为2020年汛后省级水利补短板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实现抽排,仅用半年时间,体现了“石洋速度”。

  石洋泵站现设计排涝流量提升至15.2立方米/秒,周边区域的排涝压力极大缓解。通水抽排至今,石洋泵站已进行多次强降雨抢排,累计排水近260万立方米,保障了石洋片区的排涝安全。

  保供水方面,截至6月25日,备受市民关注的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已完成308处,“6·30”节点任务如期完成。

   水环境综合治理

   持续加力推进

  6月27日晚,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开始进水调试。该工程位于武昌洪山区烽胜路以东,白沙五路以南,历时24个月建设,已具备通水条件。随着扩建的完成,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将新增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可有效改善周边河湖水环境,助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主体工程也已完工,并实现顺利通水,南湖片区污水收集系统进一步完善。该项目在龙王嘴污水系统中承担了重要的“桥梁”角色,承接上游沿湖片区及龙王嘴收集系统南部片区的污水,并通过压力管道转输到下游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了周边区域污水处理效率。

  目前,九峰渠连通工程已建成通水。作为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重要部分,九峰渠连通工程起于东湖吹笛景区,止于严西湖,全长2.16公里。该工程涉及下穿7条铁路线,充分发挥了大东湖水系“湖泊群”作用,引水时可以将东沙湖的湖水调度进入严西湖,改善北湖水系的水质。汛期排涝时,也能将东湖的涝水排入严西湖,利用北湖的排涝能力分担中心城区压力。

  与此同时,武汉市校联合共治的典范——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工。湖溪河全长1.53公里,项目采取系统治理的方法,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初期雨水处理工程、河道工程、沿线污水管道及排口截污工程、桥梁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贯穿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的湖溪河,从一条“逢雨就内涝,无雨则黑臭”的臭水河,自此变成河道宽阔、水体清澈、景观优美的“幸福河”。

体育惠民 武汉这些场馆今天免费开放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民健身日”,新浪湖北
武汉科技馆、武汉美术馆发表严正声明
   原标题:[关注]武汉科技馆、武汉美术馆发表严新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