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机剑指百亿 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18.07.2015  14:49
  【编者按】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由部署进入实操阶段,勾勒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主线。湖北作为拥有1.5万规模工业企业的中部工业大省,积极响应号角,迅速沿着这条宏伟主线顺势扬起了“湖北制造2025”的发展旗帜。即日起,荆楚网开设[湖北制造2025]专栏,深入湖北制造领衔企业,并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就湖北制造寻求变革、转型升级的新思路进行探讨,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湖北力量。

  荆楚网消息(记者 赵莎莎)“三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6亿元,每年新产品贡献率保持60%以上,培育形成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500人技术研发团队……这是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船机”)的技术研发成绩单,也是公司打造百亿船机的基石。

  “‘十三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和产品上转型升级,还会在产业上做出调整,实现由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7月15日,武汉船机董事长、总经理何纪武表示。

  调整产业布局,非船产业占比超60%

  然而,调整产业布局之路,武汉船机走得并不顺利。

  从1993年生产第一台港机开始,地理位置限制成了武汉船机港口机械做强做大道路上的绊脚石,产业发展山重水复。

  踌躇犹豫之际,柳暗花明。2007年,中船重工布局青岛海西湾,武汉船机乘势而动,推进发展港机产业,投资兴建武汉船机青岛海西湾大型制造基地,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港航设备制造企业。从2008年正式投产以来,公司坚持用国际标准做产品,先后承制并成功建造了65T/70M岸桥等一大批标志性产品。

  2013年5月,国内首个重力式突堤码头在青岛海西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2013年7月,山东省首个涉外码头——海西重机自用涉外码头正式对外启用,标志着海西重机拿到了走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14年,公司中标韩国釜山新港、黎巴嫩的黎波里港等港机项目,提高了国际一线港口的市场份额。

  发展港口机械只是武汉船机调整布局的一部分。“十二五”以来,武汉船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舰船装备、民船配套、海工装备、港口机械、焊接材料、桥梁产品六大产业板块。其中,非船产业经济总量超过60%。

  发展智能化技术,“十三五”剑指百亿

  “《中国制造2025》强调发展智能制造,这也是我们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何纪武认为,智能制造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线。

  早在2013年,武汉船机就已制定《武汉船机智能制造实施规划(2013-2017年)》,以“全面数字化+核心智能化”为目标,力争到2017年底,将实现核心产品运营维护成本降低20%、研制周期缩短30%-4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生产能源利用率提高5%,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行业可推广复制的先进制造综合应用技术体系。

  智能制造带来的效应已经显现:自2013年以来,企业订单和经济总量以年均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形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设计和管理的应用示范,基本达到了“工业3.0”阶段示范点的要求。

  “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将朝‘工业3.5’阶段努力。”何纪武表示,通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公司有信心在“十三五”期间达到100亿元的总产值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