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需要借助外力 敬一丹做客“名家论坛”
文/本报记者钟磬如 图/本报记者熊波
“我曾经多少次出现在你家的电视机里,算不算到过你家好多次了。”昨天下午,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携著作《我遇见你》做客武汉“名家论坛”,这样轻松的开场白令所有听众开怀大笑。
报告厅的大门一度被热情的听众包围,图书馆在三楼开了两个视频分会场,座位依旧不够,不少听众搬着凳子冒着小雨和严寒坐在武汉图书馆大门口的小广场上,观看大屏幕的讲座直播。
敬一丹一袭黑色中式上衣,清瘦、干练又亲切,她和江汉大学校长李强的一个半小时的对话妙语连珠,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敬一丹在书中就强调“中年、女性、主持人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有种特殊色彩,但我对年龄、性别的‘迟钝’也许成全了我”,被问到是否因“做人单纯”还是“心理年龄不老”所致,她表示自己最在意职业感,“刚进入央视,我对于媒体人是不是青春职业没有概念,有几次记者采访我,报道的标题是‘敬一丹,另一种中年’、‘敬一丹与年龄抗争’之类的,我觉得挺诧异。这种‘迟钝’可以说是一种钝感力,在40多岁最容易在事业上出现倦怠时,遇上了白岩松、水均益这样的同事,大家共事很愉快,我觉得没必要把自己禁锢在年龄问题里。”
主持《焦点访谈》20年、《感动中国》13年,敬一丹直言:如果没有这些栏目,我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在《焦点访谈》之前,我做的是经济类节目。而决定来《焦点访谈》,除了节目是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每天播出,‘舆论监督’这四个字让我马上下了决心。舆论监督虽然属于公民权利写进了宪法,但实现需要借助外力。做《焦点访谈》20年,这个栏目把‘舆论监督’这四个字在大家的脑中从生词变成了熟词。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如果说‘一生因为一事来’,那么我就是做了这件事。”
敬一丹对教育有着特殊感情,“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她第一次是在湖北麻城的一次采访中听到的。“当时我采访了麻城一位名叫胡大清的农村教师,他对教育的感情震撼着我。”所以后来年近30的女儿加入支教行动时,敬一丹很支持,也很欣慰。
谈到退休后的计划,敬一丹表示随缘就好,如有机会为自己长久关注的教育问题出一份力,一定会加入。(文/本报记者钟磬如 图/本报记者熊波)
责编: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