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打造高校扶贫“武大样板”
通讯员:李锦江 陈磊
走进鄂西林海的深处,来到恩施玉露的主发源地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绿水簇拥着群山,云雾缥缈,山麓上、河谷边,都种植着绿油油的茶树。村民们正在辛勤地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美丽乡村图就此展开。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学校定点扶贫恩施市,驻村帮扶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科教优势,以受援地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帮扶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引擎,推动定点帮扶村发展。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8.66%下降至2019年的0.28%。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7382元,增长至2019年的13355元,增幅为80.9%,打造出了高校扶贫的“武大样板”。
完善基础设施,便利村民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四年来,学校通过直接出资和协调社会资金总计400万元,修建了10条约10公里通组公路,1条约3.5公里的经济循环路,实现水泥路通向家门口。
民以食为天,要解决吃饭问题,首先要有安全的饮水。白果树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多水少,长期以来,全村老百姓都是看天吃水。2016年开始,学校多方协调,投入3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开启了“一股清泉进万家”的自来水时代,并惠及沿线4个村。
通讯信号4G网络覆盖率100%,电视入户及电信宽覆盖全村70%以上农户,电力照明改造后达标率为100%。按照侗乡特色,对房屋进行改造,人居环境美丽文明。群众活动广场、百姓大舞台、产业路亮化等惠民设施纷纷落地,极大地便利村民的日常生活。
白果树村航拍取景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抓好产业扶贫主线,保障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是扶贫工作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避免返贫的重要思路。
2016年以来,学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构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连接机制,形成“1+3+5”的产业发展格局,即帮扶1个村集体经济公司,支持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5个养殖大户,带动全村老百姓优化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全村农民增产增收。
实施“订单式”消费帮扶,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后勤集团组织采购农副产品达1500万元,帮助合作社和村集体经营公司创收盈利,再以盈利向群众分红,鼓励老百姓更多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发展,合作共赢。
依托校友资源,引入资金100万元建设村级农产品电商中心,为白果树农民卖货提供了广阔的交易平台,真正实现村民农产品卖的出去、卖的了好价钱。
年终教职工物资采购专车
村集体合作社年终分红
夯实基础教育,切断贫困 代际传递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未来。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变贫困的命运。培养好一个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修缮教学楼、更换师生课桌椅,建设文体操场、建设信息化教室等,学校先后投入110万元改善白果树村小学投入基础设施,让白果树小学旧貌换新颜。
扶贫先扶智,扶智要有知。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学校每年选派2名优秀毕业生赴白果树村小学支教,接收当地小学教师学校附属小学集中跟岗学习,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要建设乡村文明,首先要培育基础教育文化。学校全程指导白果树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并将“武大精神”融入其中,“芭蕉听雨 银杏读风——引导孩子们在人生旅途中‘发现·实现·呈现’”。
焕然一新的白果树村小学
开展医疗帮扶,斩断病穷根
白果树地处山区,大多数村民患有风湿病、高血压等长期慢性病,也严重影响了家庭健康,“因病致贫”是导致其整个家庭贫困不堪的根源之一。
学校出资15万元建设卫生室,人民医院捐赠心电图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5万元的常备药品,白果树村卫生室一举成为全乡“先进卫生室”。学校每年定期派附属医院的专家、师生到白果树村开展健康支教、义诊咨询、送医送药等“健康扶贫进农家”活动。基础医学院“暖医之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白果树村,送医送药下乡,开展义诊活动,并建立“健康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以前有个小病小疼的,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到乡卫生院看病买药,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条件的卫生室,甚至还经常有人到家里为我们看病送药。”村民们说。
基础医学院“暖医之家”义诊活动
组织共建谋发展 ,脱贫攻坚有保障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坚强保证,也是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的重要抓手。
围绕如何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坚持把帮助白果树村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最大效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在全校范围遴选优秀基层党委对口帮扶白果树村党支部,采用党委对应村委、党支部对应村党小组、党员对应农户的“三对应”模式,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先后参与党建共建工作,先后25个党支部400名党员参与到扶贫工作,捐款捐物达90万元,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家。
电子信息学院捐赠学习用品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