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傅的几个“第一”
胡师傅的第一个“第一”,说的是他第一个辞职干个体。胡师傅原来是一家纺织厂的工人,上世纪90年代,企业效益还不错,胡师傅工资每个月有300多元,这在那个年代,还算相当不错的。然而,有一天胡师傅租了一个店面,开起了一个面积不大的小餐馆,再也不去单位上班了。这在当时是一个爆炸新闻,很多人得知他辞了工作回家干个体时,都感到非常吃惊。当时人们对“吃公粮”的人都很羡慕,而对刚刚起步的个体经济都有一种偏见,认为干个体是“下等活”,没有什么出息。一些人甚至怀疑,胡师傅是在单位犯了什么错误被开除了,要不然为什么端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偏要来干这个体户?
没有理会过多的猜忌,胡师傅的餐馆开起来了,而且开的顺顺当当、红红火火。他做生意不仅靠好人缘,更靠餐馆的饭菜质量和良好信誉。有人身上没有带足钱,可是朋友就在身边,面子上下不去,赊账!胡师傅毫不含糊。对待乡里乡亲,胡师傅从来都很热情。这样一去二来的,胡师傅的名声传开了。钱不够可以赊账,成为餐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时民风淳朴,大家所欠的饭钱,一般会很自觉地在随后几天立即补上,这也是胡师傅敢于“放债”的原因。正是这种大气
的作风, 让胡师傅的餐馆门庭若市,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胡师傅开的餐馆成为某一年全区的“信得过个体户”,这在那条巷子还是破天荒第一个, 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 这是胡师傅的第二个“ 第一”。
说起胡师傅的第三个“ 第一”,就与纳税挂上钩了。胡师傅的手艺和为人,在社会上广受称赞,在纳税上也一点都不含糊。“应该交给国家的,一分钱都不能少,生意人要讲良心,这是中国人千百年留下来的好传统。”这是当年胡师傅常说的一句话。缴纳税款胡师傅总是头一个,就是这种纳税意识,让胡师傅创下了第三个“第一”。
记得一天上午,胡师傅出去买菜了,店里只剩下一个帮忙的小伙子。这个时候,税务局的两名干部来到店里收税,听说胡师傅不在,两名工作人员就先回去了,买完菜回店的胡师傅一听这个情况,立即赶到税务局主动缴税。这在当时成为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还有人会主动缴税?要知道,当时个体户的纳税意识普遍非常薄弱,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到税务局缴税。税务局的人上门,一些人能躲则躲,以躲为荣。胡师傅这个开历史先河的做法,让餐馆的名声再度扩大,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有的人在经历了“傻子才做这样的事”的指责后,慢慢转化为理解和钦佩。“老胡了不起,是做事情的人”,很多人伸出了大拇指。
如今的胡师傅,经历了20多年的个体户生涯。他说,自己缴了二十多年税,完税证、缴款书、健康证、 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都珍藏在一个小箱子内,整整一箱,这是人生的年轮,光荣的记录。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也见证着发票的变化,从撕定额小发票、手工开票、剪角发票、有奖发票、机打发票,老胡伴随着我们税务人一起成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