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聚焦】湖大本科网络课程实践与探索

22.04.2015  12:25

    近日,湖北大学课程中心展示平台经过改版后重新上线。改版后的平台除了展示全校2000多门本科课程总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课程外,还新增了慕课和微课两个新栏目。
    在慕课栏目中,我校首门慕课——教育学院卢世林老师制作的《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被收录其中,微课栏目则收录了我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19个微课堂。“慕课和微课都是信息技术时代出现的两种最新形态的网络课程,紧跟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是顺应高等教育时代潮流的必需。”教务处处长邵士权说。

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网络课程发展过程

    这是一个崇尚技术的时代,技术提高了质量,技术加快了效率,技术影响了生活。教育行业也不能例外,网络课程建设的方兴未艾深刻地体现了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高校而言,顺应时代潮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湖北大学也不断坚持对网络课程的探索,从原来的精品课程到精品公开课程再到慕课与微课,步步跟进。
    十二五以来,经过转型开发和重新竞争,我校已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8门、校级视频公开课14门,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70余万。“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都属于一定意义上的网络课程,但他们更多在于教学展示,向社会展示我们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应用和互动中的功能发挥较为有限。”教务处许紫薇老师介绍说。
    2014至2015学年,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推进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使用,学校与北京超星公司合作,针对当前学校课程体系中较为缺乏的课程,选购了6门尔雅通识课,其中包括2门必修课程与4门公选课。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考试就可以获得学分。
    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在深圳大学宣告成立,我校与其他55所地方院校一起成为联盟首批成员。“UOOC”是“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s”(大学在线公开课)的英文缩写,UOOC(优课)联盟在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将整合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
    加入UOOC,促进了类型相近高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合作培养,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在线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形式完成学习,有利于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2014至2015学年,我校选用了优课联盟的《唐诗宋词与人生》、《积极心理学》两门慕课供学生选修,并对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同时,2014年5月,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联盟成立,我校作为5个秘书处单位之一,除承接相关专业课程、网络直播课程的建设、主讲任务之外,已在2014年秋季开始利用1号教学楼的直播教室进行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尝试。
    尔雅课程的选购,优课联盟、网络课程联盟的加入,是我校将网络课程逐渐应用到现实本科教学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将逐渐释放他们的教学时间,促进其开阔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便捷性、灵活性就凸显出来了。”许紫薇介绍说。

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我校首门慕课的诞生

    3月20日,湖北大学首门慕课上线,供大四学生选修试点。这门慕课源于教育学院卢世林老师的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2014年4月,在与北京超星公司洽谈协商后,卢世林将《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制作成了慕课,“慕课是网络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应该跟上。”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与海外三大慕课平台进行对接、合作,探索中国高校课程的“慕课化”问题。不同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在慕课模式下,大学课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被更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如果说视频公开课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则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这样解释。
    在《四大名著与人生智慧》这门慕课中,知识点被分为33个微视频课程,每个视频配合相应的“通关习题”,视频不能快进只能后退,网络页面切换将自动停课。卢世林说,在将视频转化成慕课的过程中,最大挑战是设计每一个知识点的“通关习题”。习题的设计要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水平和学习目的,揣摩学生未来的使用情况。“慕课还需要老师回答各种问题,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当前,这门慕课还仅作为大四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务处一方面正鼓励卢世林申报优课联盟的慕课,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选修这门课,另一方面也正在探索研究慕课在校内推广的问题,如教师劳务报酬计算、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学生学分认定问题等,“慕课的推广需要相应的认定配套举措,这在我校才刚刚开始。”教务处有关教师介绍。

慕课、微课——谁是下一个网络课程的有效载体

    许多大学生对于慕课并不陌生。随着近两年国内外部分高校向社会公众开放慕课,人们都可以进行在线慕课学习,如我校数统学院鼓励大学生选修清华大学的一些慕课。“我们学完后,清华大学会发一个课程结业证书。”新闻传播学院宋明在网络传播课中听说慕课概念后,自主选修了清华大学《新闻摄影》课。而在计信学院,在朋友圈中晒来自全世界高校的“结业证书”成了一件新潮事。获得挑战杯金奖的柯德员就是通过慕课学习掌握了安卓开发相关技能,从而凭借作品获奖。
    我校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开发慕课。2014年6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时绘、副院长杨维明牵头,整合该院的技术与教学团队,自主搭建出一套新的慕课平台,该平台已于2014年9月上线。据计信学院教师孙斌介绍,该平台采用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相同的慕课系统,有望与其它高校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
    计信学院将把该院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导论”等课程“慕课化”进行试点,检验该平台的运行情况。“目前这些课程制作还在紧张进行。”孙斌说,希望在下学期新生入学时,部分专业学生能够采取“网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方式。
    与慕课相伴而生的,就是微课。这种微型视频教学内容专一、教学时间短,一个微课里老师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2013年,由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决赛结果公布,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李灵玢的作品《文化与经济模式之莱茵模式》荣获文史组(本科)三等奖。目前,我校以鼓励和组织教师申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主,将微课作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促进教师丰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2013年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参与其中——也是我校对待慕课的态度与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课程的表现方式也会逐渐多样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被翻转过来以学生为主,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教务管理思维与工作方式也需要顺应时势进行变革。”邵士权说。
    教务处今年的工作要点指出,将2015年作为“课程建设年”,针对学校网络课程建设,一方面“依托优课联盟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推进慕课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引进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拓宽课程覆盖范围”。据悉,教务处当前还在努力建立网络课程共享平台,以整合校内网络课程资源,同时对校外网络课程、国内外高校游学课程、学分认定的制度建设也在加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