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种植班(水稻产业)培训

01.04.2015  18:03

  
  1月24日,荆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长江大学联合举办为期8天的第四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水稻产业)顺利结业。来自荆州区各地的70名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培训集中学习阶段圆满结束。

  为了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素质、促转变、强增收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根据《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和《荆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经过荆州区农业局、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长江大学多次协商,在培训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准备认真充电。 为办好本期培训班,荆州区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于11月份专题召开办公会研究培训工作,同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培训班开班、结业式上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为此次培训指明了方向。培训机构为本次培训做了大量艰苦细仔的教学准备,抽精兵强将老师参与工作专班,做到了周密、充分准备。

   (二)培训严格管理,后勤保障有力。 这次培训,荆州区农业局和农技推广中心派专人全程跟班培训,并指定专门领导、老师担任班主任,整个培训做到了严格化管理,互动式教学,同类式编组,成立了临时班组织,充分发挥学员辅助管理作用。一是加强考勤管理。培训班由班长每天负责考勤。由于严格管理,到课率始终在95%以上。二是严格教师管理。对授课教师进行当堂测评,实行优胜劣汰。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是坚持多形式教学。采取参与式、启发式、考察式、案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上,按产业进行同类编组,便于横向交流。同时,注重交流讨论,现场解答,为学员提供技术支撑。四是严格考核管理。要求每位学员在结业时交一份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规划书,强化实践运用。五是强化精神教育。在培训期间,强化对学员的精神教育。坚持每天上课前齐唱国歌,朗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提升了学员的精神境界,培养了学员的高尚情操。六是搞好后勤管理。培训班印制了培训须知,将所有讲课提纲汇编印人手一份,方便学员学习,同时注重后勤服务,为学员提供了优质后勤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培训环境。

   (三)教学内容多样,量身定制课程。 这次培训在内容设置上坚持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做到室内与室外,集中与分散,学习与交流,听与练相结合。科学穿插搭配,设置了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法律法规、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商、贷款融资、市场营销等专题讲座,还安排了实地教学。授课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提升了培训的层次和质量,每课还专门安排了30分钟的互动交流,学员现场提问,教授面对面解答,解惑解渴。课后,有的学员说,这次培训对症下药,对号入座,送了一场“及时雨”。

  二、主要特色与成效

   (一)改单一培训机构培训为多机构联合培训。 荆州区区域内农业教育资源丰富,不仅有长江大学等高等学府,还有长江水产研究所和荆州农科院等一批省市级研究单位,还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市区农业、畜牧、经管、水产局(站、中心)等众多农业管理和农业推广单位,都承办过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为此,我们改单一培训机构培训为多单位联合培训,这样,更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培训效果更好。

   (二)改单一老师来源、结构为多来源、混合结构。 荆州区区域内具有高级职称的培训师资人员众多,过去给阳光工程讲课的老师主要是承办单位的老师,老师来源单一;现在参与培训的,不仅有长江大学的教授、还有国家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的站长和专家、农业等局(站、中心)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还有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本次荆州区的新型职业培训种植班组织严谨、管理精细、教学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运作规范,深受参训人员的欢迎。培训结束的问卷调查,参训学员也一致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认为是一次终生受益、终生难忘的经历。

   (三)改传统单一多媒体授课方式为多媒体、参与式、实际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讲课方式。 以前,阳光工程培训主要是用多媒体授课,荆州区的这一期培训班除用多媒体讲课外,还进行了参与式培训、电脑室网店开店实训、农家菜地现场指导培训、新型植保机械现场操作演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更受欢迎。

   (四)改单一课题教学为多课题教学与培训基地培训、示范基地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参观相结合。 以前,主要是以一个专题为主的培训,这次,虽然也是以一个主题为主,但围绕主体展开了与现代农业相关知识培训,不仅有高产栽培技术,还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政策、法律法规、物联网、电商等知识,不仅要高产、还要高效、更要可持续发展。

   (五)改一次集中培训。 分区域、分专业、按照农时、农事需要,持续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长期培育。

   (六)改身份,规范管理。 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分类指导,由传统农业农民向现代新型经营主体转变,正确引导参训学员实现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和公司发起人方向转变。对于已经是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公司负责人的,引导、辅导现有的合作社和公司走横联纵合之路,培育成规模适当、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荆州区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培育模式,使学员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掌握了很多水稻种植、经营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将把培训的成效转化为推动荆州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