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耕地占补平衡走向市场调节为主 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
12月8日上午9时,我省启动第二批次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现场竞价,14个标的、16131.8亩补充耕地指标,最终由武汉市蔡甸、江夏、汉南、东西湖4个新城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竞得,交易总额21.5亿元,最高单价201899元/亩,成交均价为13.3万元/亩,比首批(6.2万元/亩)翻倍。此举意味着我省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原来以政府部门主导为主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
本批次补充耕地指标总面积16131.8亩,是首次公开拍卖补充耕地指标的3倍多,由浠水、通城、丹江口、通山4县(市)提供,均为旱地,编制为14个标的进行交易。交易底价为6万元/亩,较首次交易底价(3万元/亩)翻倍。按照交易规则,每个竞买人选择的竞买标的个数不得超过4个,价高者得,现场比价确定标的竞得人。
当天,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0楼1001号开标厅气氛热烈。黄石市政府、鄂州市华容区政府、宜都市政府、东湖高新管委会等12个竞买人参与竞标。
经过14轮比价,最终武汉“军团”拍得所有补充耕地指标。江夏区政府以9.99亿元拍得6078.5亩,东西湖区政府以4.55亿元拍得3231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2.65亿元拍得2472.6亩;汉南区政府以2.46亿元拍得2308.2亩;蔡甸区政府以 1.85亿元拍得2041.5亩。
链接
火爆拍卖会的背后
12月8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0楼1001号开标厅,人气爆棚。“拍卖的结果超出预料,但很成功。”会后接受采访时,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文峰说,此次拍卖的初衷是,加快我省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
他介绍,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的一项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单位占用多少耕地,在占地之前就必须开发整理出相应面积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
“20多万元一亩,确实出乎意料。”文峰说,不过,这与外省相比也不算天价,有的省每亩拍到30万元、50万元。“当然,如果像过去以行政手段按开垦费标准算,一亩顶多卖个2万多元,现在充分体现了紧缺资源的市场价值。”
通城县这次拿出3000亩指标拍卖,共拍出2.29亿元。“这笔钱,将专款专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和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拍卖现场,丹江口市1544.7亩耕地指标拍得1.65亿元,亩均约106796元。结果出来,丹江口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玉均却有些“不甘”。原来,他发现浠水县2010亩耕地指标却拍出了亩均201899元的“天价”。
都是旱地,价格差别为何这么大?一问才知道,浠水县2010亩旱地,质量等别为3.1等—3.7等;而丹江口的,质量等别为7等—9等。“相差了好几个级别。”
“国家规定耕地占补平衡要坚持‘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原则;也就是说不能占一块优质田,补一块劣质田。江夏区政府愿意出201899元/亩的高价拍得这2010亩旱地指标,其实是‘事出有因’。”一旁的文峰解释道。 (陈岩、操胜利、洪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