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物局编制的《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正式在全国考古工作会上征求意见
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编制的《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正式在全国考古工作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标志着该项课题研究进入到阶段性成果修改完善的新阶段。10月11-12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会,是时隔四年之后,再次召开的全国考古系统的最高级别会议。
今年5月,湖北省文物局正式承接了国家文物局《考古工地装备设施规范与要求》编制研究课题。根据国家文物局总体工作要求,该课题研究时间紧,任务重。湖北省文物局高度重视该项目,将其列为全局重点工作,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课题组。经过三个多月高强度工作和实地调研,于8月中旬完成初稿并提交国家文物局。9月以来,根据国家文物局反馈意见,课题组又征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多家省级考古研究所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并通过多渠道了解美、日、德、英等国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情况,同时,对地震救援、石油勘探等行业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吸纳,在此基础上,完成征求意见稿。
在结构上,《导则》分为前言、总则、正文、附则四个部分。前言重点分析了考古行业发展现状及转型需要,对实施考古装备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必要性、紧迫性以及目的意义进行阐述。总则说明编制的指导思想、适用范围、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并对文本中的有关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正文分考古工地标识系统、考古装备、考古设施三章。考古工地标识系统分别对从行业、机构、人员、装备、设施等5个方面对标识做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考古装备按照装备功用,分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探掘、测绘、影像、取样、现场保护、修复、辅助等8类装备,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强制性、基本型、建议性、选择性装备进行了合理区分,提出配备需求及装备技术参数指标;考古设施,按照用途和功能,分为出土文物保护、工地管理及后勤保障、安全设施三大类。附则重点对文本中的有关表述方式,以及后期装备设施技术参数调整、使用资质要求、配备渠道等问题作补充性说明。文本体例完整,分类科学,思路清晰。
课题组在《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的编制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规范标准,重点解决装备设施的现实问题,推动考古行业装备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建立完善考古标识系统,强化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增强考古工地安全后勤保障;将考古各环节所需装备设施全面考虑,注重各装备设施与考古工作流程间的紧密结合、配合使用。同时,《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突出了注重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注重适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注重强制性与选择性相结合、注重行业形象与社会影响相结合,充分凸显了该项目成果的亮点和特色。
与会代表和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对于指导考古行业装备设施配备、规范考古发掘现场管理、提升考古工作水平和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价值与影响深远。下一步,课题组将在各考古专业机构和专家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各考古工作片区,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研讨,修改完善课题文本,力争尽快公布实施,为考古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作出湖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