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共唱各具风采
荆州花鼓戏,流传200年,原本没有武生。
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上,老戏迷们遇上了大惊喜。
6日下午,武汉楚乐戏苑,花鼓戏《蜈蚣岭》与《秦琼观阵》出人意料,青年演员易卫迟扮演的秦琼、王诗杰扮演的武松,不仅唱腔有花鼓戏的韵味,而且武功都很有底子,一招一式不乏京剧大武生的“范儿”。尤其是易卫迟扮演的秦琼,腿上功夫扎实,稳健有力,表演潇洒利落。
而且,同场演出中,《赵玉贞装疯》中扮演赵玉贞的年轻学员刘晶晶,表演疾徐有度,其水袖功也颇见功力。
老戏迷们看到了梨园新希望,拍手叫好,掌声雷鸣。
台上一分钟,不负十年功。在闭幕颁奖式上,年轻的易卫迟、刘晶晶分获了优秀新苗奖、新苗奖。
截至5月,我省获国家级表演奖和省级表演一等奖的地方戏曲人才达到89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荣获我国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张辉、詹春尧、夏青玲等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詹春尧、王荔等获“十艺节”优秀表演奖;还有一批人才在中国戏剧节、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中国豫剧节等文艺评比中获奖。
然而,在本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上,杨俊、彭青莲等戏曲名家甘当绿叶,只在开幕式亮相演出,将更大的舞台留给年轻的戏曲新秀们。
省戏曲艺术剧院与省实验花鼓剧院,四个剧种四部大戏,全部启用整台的青年演员。汉剧《求骗记》中饰演金登科的麻华、楚剧《思情记》中饰演张二妹的胡雅雯、荆州花鼓戏《五女拜寿》中饰演翠云的谢婷婷,均获得了本次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省实验花鼓剧院院长吴培义介绍,《五女拜寿》推出青春版,演出队伍是一群80后“毛孩子”,艺术节给他们创造了难得的亮相机遇和展现平台,更给予了他们信心和动力。
在以展现演员基本功为主的折子戏小戏中,武汉、荆州、天门等地一批20多岁的年轻演员也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们唱、念、做、打都表现出扎实的功底。
在新创作大戏中,青年演员的表现更为亮眼。黄梅戏《余三胜轶事》中饰演余三胜的王刚、荆州花鼓戏《神猿》中饰演何丹桂的程琼、黄梅戏《传灯》中饰演五祖弘忍的吴红军,这些青年演员不仅基本功扎实,唱腔优美,有的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花鼓戏青年演员程琼说:“一名演员,只有置身拼搏奋进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戏曲事业崇高而又神圣,我以从事戏曲事业为荣。”
这届艺术节上,青年人才可谓是济济一堂,熠熠生辉,并不是偶然现象。
戏曲演员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
近年来,我省通过第一届湖北艺术节、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全省地方戏曲演员比赛以及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等全省性文艺赛事以及开办戏曲定向班、开展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各个地方戏曲院团也十分重视栽培一批批的好苗子。
多年不间断施肥播种,到今天陆续开花结果,终显露峥嵘。
这届艺术节上,大家还发现,随着部分稀有剧种重回舞台,过去优秀的老演员再次做回本行,宝刀未老。如山二黄《爹爹你挂墙头》里扮演爹爹张瓦匠的周毓成,已是七旬老人;随州花鼓戏《公路孝女》中扮演母亲的周永芳,也已63岁了。还有来自基层院团和民间班社的演员,他们的演出水平之高,情感之浓,不输专业大剧团。
这都表明,我省近年来在地方戏曲人才培养上,大力投入已初见成效,戏曲生态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名家与新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戏曲人才逐步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上,精彩迭出的剧目,兢兢业业的演员,内容丰富的惠民活动,广大观众近距离、高密度欣赏到我省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真是过足了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