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NASA? 美企成太空探索领头羊
探索太空一直以来是人类的兴趣。不同于上世纪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21世纪的太空竞赛,将由私企领衔,尤其是航天大国美国的企业。
上个月,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允许私企探索外太空,并对带回来的太空物质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美国企业在太空领域如虎添翼。
从到制造航天飞船到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SpaceX、联合发射联盟、“蓝色起源”、轨道科学公司、波音等公司群雄逐鹿。
日前,SpaceX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成功将11枚商业卫星送上低地球轨道。重点是,一级助推火箭在坠落时,利用自身的推进器稳定减速,完美落在发射基地的着陆区。如果“猎鹰九号”如果能够大规模使用,将大大减少火箭发射的费用。
目前,SpaceX的竞争对手“联合发射联盟”发射一次火箭需要2.25亿美元,而SpaceX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将只花费6000万美元的火箭,以及约20到30万美元的燃料。
此前,火箭发射后,即使没有完全坠毁,也基本成了毫无用处的垃圾。假以时日,如果火箭能像飞机一样重复频繁使用,那么太空探索的费用将极大降低,其前景不可限量。
此外,航天飞船领域也是一个重要战场。2012年,“飞龙号”成为第一个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的商业化航天飞船,目前SpaceX正在研制载人功能,预计将在2017年测试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
波音也和毕格罗航宇公司一起开发“星航舰号”航天飞船,已经实施了多轮地面测试,2012年,波音公司进行了14000英尺高空的坠落测试, 2016年将进行第一次测试飞行,如果顺利,也将在2017年开始执行载人任务。
传统的火箭发射、航天飞船领域竞争激烈,一些新兴领域也引人关注。
2007年,Google宣布了Lunar XPRIZE大奖,规定如果有团队能开发出成功登录月球表面的机器人,行驶至少500米,同时向地球传回图片,冠军有2000万美元奖金,亚军500万奖金,此外还有400万的技术奖励和100万的多样化奖金。目前有16个团队参与角逐。
太空商业繁荣,是因为有利可图。不仅仅是现时的利益,太空旅游业、太空采矿等产业都有望在未来成为香饽饽。
私企进军太空,首要原因是利益。太空商业渐渐成了香饽饽。SpaceX官方已经宣称开始盈利,但并未透露具体数额。从公开的订单和投资来看,SpaceX未来的收入可观:SpaceX运送美国宇航员和物资供给的合同价值42亿美元。今年1月份,Google和富达投资公司给SpaceX投资了10亿美元,获得了SpaceX的10%股份,价值100亿美元。此外,还有多家投资公司参与投资。
不仅是现时的利益,长远来看,太空行业是一块大蛋糕。比如太空采矿。伦敦大学教授伊恩·克劳福德说,一颗直径200米的金属小行星,价值可高达现在的300亿美元。而行星资源公司的克里斯·莱维基表示,一颗直径500米的富铂小行星的含铂量可能和人类历史上开采过的铂一样多。
再譬如太空旅游业。2001年,美国商人丹尼斯·提托成为第一个飞入国际空间站的个人,为此他付了2000万美元。他是第一位“太空游客”。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又有6名太空游客飞向国际空间站。
太空探险公司兜售的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行一次费用在2000万至4000万美元之间。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等企业也都在致力于开发太空旅游线路。如果SpaceX和“蓝色起源”的可重复使用火箭能够量产,太空旅游的费用也将随之降低,成为新世纪旅游业的新亮点也未可知。(编辑曹筱凡,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