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澄:强化媒体人的职业修养
当前,我国社会生态和传媒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媒体人的职业角色及其功能发挥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媒体人职业角色及其功能发挥的根基在于其职业修养,职业修养是思想水平、政治水平、文化知识、道德情操、业务技能以及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是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国媒体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自身职业修养应循之道。作为媒体人,强化自身职业修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三对关系”。
“才”与“识”的关系。“才”即才能,也就是精通业务。媒体人所承担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没有“才”,不精通新闻传媒业务,不熟练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新闻传播工具,就无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但是,新闻舆论工作又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光有“才”是不够的。我国媒体人要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还必须有“识”。这个“识”就是远见卓识,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这种“识”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主观符合客观。这种“识”也是建立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之上的,要爱憎分明,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自己所从事的新闻舆论工作怀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识”还是建立在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的,要立业为公、诚实廉洁、不谋私利,为坚持真理无所畏惧。
“博”与“专”的关系。新闻舆论工作的对象极其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要求媒体人成为一个“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什么知识都要懂一些。作为媒体人,掌握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思想驰骋的天地就越宽广,看待问题就越深刻,处理问题就越周全,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要看到,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媒体人要成为无所不晓的“全才”“通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当下分众传播、差异化传播的时代潮流下,新闻舆论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成效,势必要强调“精准”传播。这就要求媒体人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对某一领域、行业或者某一方向有专门研究、有独到见解,成为这一领域、行业或者方向的专家型人才,从而拥有真正的权威话语权。
“知”与“行”的关系。“知”即认识、认知。上述“才”与“识”、“博”与“专”都可以归结为“知”的层面。“知”解决的是知识和思想理念问题,它反映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行”即行动、实践,就是亲自去做、去体验。正确处理和把握“知”与“行”的关系,要求媒体人做到知行合一,将“才”与“识”、“博”与“专”统一于“行”。也就是说,媒体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及其规则、要求等,不仅要做到“知”,还要付诸“行”,落实到自身的新闻实践中。要通过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透彻把握社情、国情和世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表达好“中国主张”,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外化于“行”。(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4/19/nw.D110000renmrb_20160419_2-07.htm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9日07版 本网编辑: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