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网言网语”别把低俗当个性

05.06.2015  17:12

日前,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启动仪式上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中国好网民”。

做“四有”好网友,其中一点即是“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文明包罗万象,蕴涵丰富,并不容易定义。但是,如果一个网民动辄骂骂咧咧,出口成脏,就离文明很远。做文明网民,就应该崇德向善,自觉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色情低俗等污泥浊水清除出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遗憾的是,目前尚有一些网民迷恋网络低俗语言。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6月2日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等词语,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中位居前四位,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亿次以上。这些低俗的网络用语很不雅观,却被不少网友随意使用。有人把网络低俗语言称为一种语言雾霾,就像充斥在小区内的垃圾。确实如此!

更可怕的是,有的网友根本不觉得使用网络低俗语言有何不妥,随口就说,随手就用,简直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应该说这些低俗词语很流行,但流行的未必就是好东西;这些低俗词语也颇有市场,在网上泛滥,以至于网民见怪不怪,越是如此越让人担心。甚至有时,一些人把使用低俗语言当成了一种时髦,用来耍酷,或者凸显个性。

别把肉麻当有趣,更不要把低俗当个性。低俗用语使用不当,不只是一种道德命题,还涉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你看某人不顺眼,上去就辱骂“草泥马”、“特么的”,尽管披上网络用语的马甲,仍难掩辱骂之实。对方较起真来,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当然,有的网民使用低俗语言并无恶意,只是一句口头禅,或者刷存在感的方式。即便这样仍不妥,一个嘴上不干不净的网民,不会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也与“四有”好网民背道而驰。在网上不能随便骂人,在网上同样不能低俗。正如《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所称,尊重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权力,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有人说网络语言环境是培育中国好网民的“第一粒扣子”,做一个合格的网民首先从不低俗开始,如果连不低俗都做不到,就不可能成为好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某个网民的垃圾场,而是公共场合,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可以说。做中国好网民,除了提升素养、敬畏规则,还需要严格的约束机制。(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