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绿色发展示范区 实现神农架绿色崛起
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争创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神农架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十六字方针,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产业发展特色优势逐步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关于“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为神农架林区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在新的起点上,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既是林区发展思路的持续和拓展,也是抢抓难得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
首先,随着全区人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0.6%,丰富的绿色自然资源,为神农架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选择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对“吃得健康、活得幸福”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顺应了民生幸福所需,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随着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神农架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后发崛起,必须顺势而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增创绿色发展优势。
“绿色”是神农架的标志,是神农架的品牌,更是神农架的生命。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绿色”神农架,是神农架的义务和责任。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努力把神农架建设成为发展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社会空间和谐共处的绿色示范家园,是神农架林区今后努力发展的目标。
二、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在绿色发展上争做示范
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就是要坚持走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提升神农架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水平,使神农架绿色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绿色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发展成果共享方面为湖北省绿色发展做出示范。力争到2020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在全社会积极养成,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形成初步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一)在绿色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示范。优美的环境是绿色发展最直观的体现,是神农架生命活力的展现。因此,在绿色发展中,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景观质量,让神农架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
呵护绿色山川。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绿满荆楚”行动,持续促进绿化和森林景观美化,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示范建设,建立现代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提高监测和研究水平,完善保护区功能;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顶层设计、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大胆探索建立符合林区实际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谋划绿色发展。在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做好“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以“保护优先、和谐发展”为原则,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加强绿色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全面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长远,体现特色, 超前准备、科学编制神农架“十三五”及中长期生态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生态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形成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把绿色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制定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示范。绿色产业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资源开发为基础,从事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活动的朝阳产业。因此,必须立足区情,紧紧抓住自己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壮大绿色旅游。旅游发展要特色化、精细化。强化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地位,深入实施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一是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围绕“全域旅游,分区规划”思路,突出“一轴两翼”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以及大九湖湿地、华中屋脊、神农坛、滑雪场等精品景区打造,构建以“四镇两区”为核心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二是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围绕“两园一区一遗产”品牌创建,强化核心形象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加快发展养生度假、观光摄影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打造“野人五项”户外体验、科普教育、滑雪赏雪、自行车赛、体育攀岩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和复合化发展。三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和目的地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强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开拓绿色农业。农业发展要生态化、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林产品,推进蔬菜、茶叶、干果、中药材、畜牧、中蜂、水产等七大板块基地建设,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向规模化发展,建设 1至2 个与国家标准对接的生产示范基地和相对集中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坚持“场乡联合,资源整合”,发展林场经济,打造区域优势明显、综合效益高的特色林业产业带。二是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加大造林和抚育力度,在培育林木资源的同时,积极培育碳汇资源,打造碳汇林业的新业态和新财源,使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突破。三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合理引导土地向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绿色工业。工业发展要绿色化、园区化。一是以“一酒一水一药”为重点,利用大项目引领作用,推进“绿色骨干企业提升工程”。二是以“一品一企一策”为策略,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抓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形成产业多点支撑。三是以盘水生态园区为依托,发挥园区发展绿色工业的载体作用,提升绿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三)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作出示范。“绿色生活”是展现绿色发展、体现新文明和新风尚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意识和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开展绿色教育。开展绿色教育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矿山、进景区、进工地、进家庭等活动,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道德践行等途径,从政治生态、公务活动、社区服务、学校教育、企业经营、矿产开采、景区活动、项目施工、邻里关系、健康生活等方面,开展绿色教育,强化“绿色”渗透,增强环境意识,培养提高神农架建设者绿色行动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挖掘体现神农架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等人文元素,将生态建设与绿色教育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神农架绿色文化。
树立绿色新风。号召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森林法、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争当保护山川河流的“捍卫者”,不乱砍树木、乱搭滥建;不食野生动物、乱捕滥猎;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积极投身到山林、河道、公园、湖泊、水库、湿地等地,开展垃圾清理、植绿护绿、生态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勇于制止、鼓励举报侵害山川河流的违法行为;努力传播建设“绿色发展”的正能量,使保护山川河流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以主人翁姿态加快推进绿色家园和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绿色消费。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采用非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建筑物;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过度包装产品;推广节柴灶,以气代柴、以电代柴,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节能、低排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公交优先,尽量合作乘车、步行;优先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实施垃圾分类,经营性餐饮油烟先过滤后排放;积极推进绿色政务、绿色采购,建设节约型机关,着力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四)在绿色成果共享方面作出示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使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建设绿色家园 。按照“集约精致有内涵”的要求,结合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科学设计城镇人居环境、景观风貌和建筑色彩,推动形成以松柏城镇为核心、木鱼省级旅游度假中心为重点,以大九湖、红坪、阳日、新华、宋洛、下谷集镇为骨干,若干特色村寨为基础,梯次明显、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村落一体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构建绿色交通运转系统,努力建设绿色社区。有计划关停公路沿线小水电,开闸放生态水,加强水资源和水生物保护。景区景点“三线”下地。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天人合一”。
打造绿色通道。对公路(国、省、县、乡道)和河道、堤坝两侧及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山丘岗地、城乡结合部、道路出口、村屯等实行全面绿化,要与城镇村庄绿化相结合,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经济林等绿色产业相结合,基本形成带、网、片、点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绿色通道与生态环境、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
三、完善和强化保障措施,卓有成效地推进绿色发展
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关系全区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需要争取落实、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面的作用,需要有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强力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考评。成立由林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绿色发展示范区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制定考核办法。构建适合神农架特点的绿色经济、绿色消费和绿色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建设成效和完善考核机制奠定基础。绿色发展示范区工作纳入对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综合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内容,各乡镇、区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建立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使绿色发展示范区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坚持政策引导,提升支撑能力。对接落实中央、省上支持生态建设、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投资、信贷和土地供给等政策,研究出台适应发展绿色产业要求的行业、企业准入政策,制定实施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清洁生产、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扶持政策,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
完善融资平台,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建立政府、国企、民企公平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的准入机制。完善公共资金引导职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和域外资金投入,推进绿色发展。
抓好舆论引导,支持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主题宣传活动,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和突发环境事件舆情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明确和维护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情权、监督权,确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向、界限、方式、渠道和行为规范。加快公益性社会环保组织和环保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扶持和激励机制。(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波)
责任编辑: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