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看咸宁“七十二变”
【城市画像】
咸宁,位于中国中部之中、湖北之南。1965年咸宁专区设立(1970年改称咸宁地区),1998年撤地建市,现辖6个县市区及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05万人。
咸宁底蕴深厚、大气包容。商代铜鼓,礼乐瑰宝;赤壁大战,问鼎三国;茶道源头,悠悠万里……咸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春游竹海、夏上九宫、秋赏金桂、冬沐温泉,是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看经济变迁绿色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9月中旬,湖北省企业联合会、湖北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19湖北制造业企业100强”等系列榜单。位于咸宁的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巨宁森工股份有限公司联袂入榜,排名较上年再度提升。
翻看《咸宁市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咸宁经济发展翻天覆地。1949年,咸宁6个县还属于孝感地区,工业企业仅有44家作坊小厂。1965年,咸宁专区成立,工业企业增长到447家,如今仅规上工业企业已逼近千家。
从纱锭数量到科技含量产业结构天翻地覆
上世纪60年代,因三线建设需要,蒲圻纺织总厂落户咸宁赤壁,成为当时我省最大的纺织企业。蒲纺的诞生,成为咸宁纺织业勃兴的风向标,咸宁市双溪麻纺厂、嘉鱼县鱼岳麻纺厂、咸宁地区麻纺厂等其后纷纷成立。到1990年,棉麻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
1998年,咸宁撤地建市时,以纺织为龙头,轻工、机械、建材、冶金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上世纪末,伴随中国经济转型浪潮的掀起,咸宁开始新一轮涅槃。
咸安区马柏大道169号,曾是咸宁最大纳税企业——咸宁卷烟厂的厂址。如今这里早已更换成一家纸厂,只有厂区内保留的一根老烟囱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2002年起,我省重组烟草企业,全省卷烟厂“18变1”。2004年夏天,咸宁卷烟厂政策性关停,光荣岁月就此尘封。
卷烟厂的政策性关停,深深震动了咸宁。一轮轮发展大讨论在咸宁展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等论断成为咸宁的共识。
咸宁卷烟厂关停的当年,香港华润集团投资的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赤壁投产。次年,红牛饮料基地落户。
2016年底,咸宁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不断夯实发展底盘。咸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把招商作为发展的主抓手,其中工业是招商引资、富民强市的根本所在。
金盛兰来了,维达力来了,立邦涂料来了……建市之初,咸宁纳税十强榜主要是烟草、化工、纺织等企业,如今传统企业从榜单中纷纷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行业企业。
1998年,咸宁市还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如今迈过10亿元门槛的企业增至10多家。
目前,咸宁已确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五大千亿元产业,它们将代表咸宁在新一轮工业浪潮中搏击风浪。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彰显新发展理念
咸宁山川形胜、资源富集。改革开放初期,依靠资源消耗,煤炭、水泥、化工、冶金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兴起。但生态破坏、资源减少的束缚如影随形。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原有纳税榜上的资源性企业逐渐名落孙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陆水河畔,赤壁晨力纸业公司静静矗立。依托周边县市丰富的芦苇资源造纸,晨力很快成为咸宁最大的造纸厂。
厂区附近居民廖新国说,就在几年前,纸厂用烧碱漂白芦苇制浆,方圆几百米刺鼻难闻。2017年,晨力纸业彻底关闭了制浆生产线,改为外购纸浆。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购纸浆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一年增加近2000万元,但企业产生的废水却由每天的1.5万吨锐减至3000吨,排污口污水化学需氧量也基本降至50-60毫克/升,大大低于国家非制浆纸厂80毫克/升的标准,对环境的压力大幅减轻。
克服成本增加的困难,减少环境污染的破坏,是咸宁选择发展路径的回答。
2015年1月份,咸宁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绿色崛起发展规划,谋划未来15年发展,从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的发展体系入手,实现绿色崛起。
咸宁是全国知名的楠竹之乡,但以前卖毛竹一根只有10来元。森工产业龙头巨宁公司花费3年时间研制出纯竹货车车厢底板,光检验指标就厚达60页。一根10多元的竹子经过深加工,可以卖到上百元,产品顺利打入国际市场。
看中咸宁交通区位、产业潜力和生态环境,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大项目纷至沓来。
奥瑞金公司研发出仅重23克的螺旋盖纤体铝罐,代替进口用于高档饮料包装,加上马口铁饮料罐,在咸宁基地的年产能超过30亿罐,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料包装基地。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截至2018年底,咸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3.7%,居全省第二位,占GDP比重15.4%,居全省第八位。
看城市环境绿色实践托举出公园城市
10月16日,咸宁公园城市标准论坛将在香城泉都举办,全国首部《公园城市建设指南》将在论坛上发布,为世界公园城市建设烙上咸宁印迹。
咸宁生态好、颜值高,森林覆盖率50.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8%。去年8月,咸宁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围绕2020看咸宁,要突出重点,积极谋划和推进“五个一”工程,即一座城、一瓶水、一部车、一条路、一机场,其中“一座城”——打造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列为首位。
打造公园城市是绿色实践上的一次巨大飞跃。纵观国内,也只有成都等少数城市提出打造公园城市。
咸宁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多次表示,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通过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达到大美城市形态,与咸宁市多年来倡导的绿色崛起、建设中国中部绿心、打造国际生态城市等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建市20多年来,从“临山簇林”迈向“拥湖面江”时代,再到打造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咸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
咸宁市谋划,要按照公共空间、全民共享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规划理念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目前,要推进“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形成以咸宁宜居主城、横沟科学城、梓山湖大健康城、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凤凰新区为核心的新城市空间结构。
不与其他城市比建高楼大厦,不追求千城一面。咸宁要在全国建设独具魅力的长江流域公园城市,让城市山水相依、城林相间,迈向城市绿色发展的最高阶段。
目前,咸宁市已制定规划:总体目标到2025年,市本级规划区和各县市区中心区基本建成公园城市;到2050年市域建成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领,咸宁下好长江流域一盘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在鄂南大地打响。
普通玻璃企业用重油作燃料,灰尘漫天。咸宁南玻光电公司却选用成本更高、但更清洁的天然气作燃料,工厂全力生产,烟囱却看不到冒烟,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比环保部门批复总量少七成以上。
长江大保护十大行动铁腕出击,沿江干线37个非法码头被取缔,109家非煤矿山关闭,湖库围网全部拆除。
从治理空气污染到拆除长江非法码头,从清除湖库围网到大规模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从逐步关闭非煤矿山到高标准修复山体,咸宁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成型。
今年6月,咸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去年对169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咸宁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前20名的城市。
穿新鞋,走绿道,咸宁歌声嘹亮、昂首向前。
看乡村振兴鄂南大地泼墨“富春山居图”
巍巍幕阜,莽莽群山。
幕阜山,是长江中游的生态屏障,但大山阻隔也让农民望山兴叹。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拥有人口300万的咸宁,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竟有38.3万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咸宁脱贫,重点在南部的通城、崇阳、通山三县。
2016年8月,咸宁决定,以南三县277公里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主线及两条支线为基础,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将其建成“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发展带”。
咸宁南部三县不通铁路,依靠公路运输,按“实安绿美”要求修建“四好农村路”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关键一招。
一年财政总收入才10亿元的崇阳,将修建“四好农村路”作为“一号工程”,从2016年起,平均每年资金5亿元投入修路。
崇阳县高枧乡中山村原来只有一条破烂砂石路,坐车到城里得绕道其他乡镇,耗时近4小时。如今,宽敞的沥青路将中山村拉进县城1小时交通圈,中山村特色豆腐终于走出大山。
道路平整、移步易景,“四好农村路”让咸宁驶上脱贫的快车道。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支撑。
通城县塘湖镇山多地少,原来主要靠开山采石、挖石灰窑谋生。为保护生态,采石场等逐渐关停。但不挖山,百姓靠什么脱贫?几番比较,利用当地革命红色文化,一个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脱颖而出。
通城围绕红色小镇,同时开发黄袍山旅游,“一红一绿”让塘湖顿成旅游热点。该镇望湖村村民吴忠祥原来靠种地为生,收入勉强糊口。如今,老吴在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旁开起农庄,去年营业额已有5万元。
从通城塘湖红色小镇,到崇阳金塘柃蜜小镇、通山南林桥石门景区……一个个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咸宁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如今全市已重点发展形成茶叶、油茶、楠竹、光伏发电、电商物流等12个扶贫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83个,八成贫困村建有特色产业。
今年4月,省政府扶贫办宣布,崇阳县、通山县成功脱贫。今年,省定贫困县通城县也将摘帽,咸宁市将提前一年实现区域整体脱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该市已在谋划,力争到2020年底,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使咸宁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按照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咬定绿色发展不放松,初步建成全省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增长极、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最终迈向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
责任编辑:刘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