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老人卡孜·牙合浦: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中新网襄阳7月5日电 题:维族老人卡孜·牙合浦: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作者 尚华珍 杨泽文
在湖北襄阳市,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老人卡孜·牙合浦一家已在当地生活20多年。他们与汉族人和睦相处,扶危助困,在社区传为佳话。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卡孜·牙合浦家——位于湖北襄阳樊城区水星台1号路44号的一处出租房。走进一楼侧边的房间内,记者看到,几位维族小伙和来自社区的几位汉族妇女,坐在一起串羊肉串。据了解,他们一般在上午把准备工作做好,下午5点左右,到襄阳市指定的几处摊点经营烤羊肉串。
上世纪90年代,卡孜·牙合浦和老伴阿依提拉·阿不都克然木来到襄阳谋生。“还记得刚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尤其是语言不通,吃饭、租房都是问题。”卡孜·牙合浦老卡回忆说。其所在社区了解情况后,及时送来了生活必备品,还把办理好的暂住证送到他们手上,并且协调在市区经营烤羊肉串生意。
说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到襄阳,已66岁的老卡介绍,新疆特色很多,当时,只想试探在这里做生意谋生,没想到很受欢迎,所以一待就是20多年。
一串串羊肉串,串起回报社会之情。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每当哪里发生灾害、哪里需要帮助,卡孜夫妇都会慷慨解囊。
1998年,一场洪水席卷全国。靠着卖羊肉串来维持全家生活的这对维族夫妇,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3000元钱捐了出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他们在社区里第一个带头捐款2000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阿伊提拉大妈卧病在床,仍不忘嘱咐子女,将2000元钱交到居委会。
2012年,在为北京受灾群众捐款后,卡孜·牙合浦老人又来到樊城区水星台社区,为社区专项基金捐款5000元。水星台社区专项基金是专门为社区孤寡老人、贫困居民所设,每年春节期间,卡孜·牙合浦和老伴都会来社区捐款。2010年8月,阿依提拉·阿不都克然木还被评为襄阳市首届“十佳慈善之星”。
说起老卡,水星台社区老住户邓显贵表示,每次社区、邻里之间需要帮助,老卡他们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外地人来襄阳,对我们社区支持很大。
水星台社区书记刘晓琳向记者介绍说,老卡一家在社区住了十几年,给社区居民的整体印象就是:爱憎分别,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每逢大型节日期间,他们都会主动找到社区捐钱,很多时候都跟我们一起去走访老弱病残的家庭。甚至还找社区生活困难家庭,邀请到他们家去打临时工,帮助解决就业。
襄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芦丽丽说,该市对外来少数民族经营户很关注,也拿出了适当资金来帮助扶持他们。所以,他们都乐意在襄阳经商、安家。
襄阳市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王明浩介绍,老卡一家在襄阳生活,是很幸福的。老卡展示了少数民族优秀的一面,诚信经营,年年捐款,全家热情、主动、乐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他们把宗教献爱心和社会献爱心结合一起,跟汉族文化糅合在一起,大家非常融洽,他们就是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的典范。
2014年,襄阳市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占道经营摊点进行规范,召集在当地经商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卡孜·牙合浦第一个发言。他说:“在襄阳这么长时间,经验就是遵纪守法,听政府的,不打架闹事。我们来襄阳经营,襄阳就是我们的家,规范摊点一定要积极配合。”
在老卡的倡议下,参会代表一致表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占道经营摊点规范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卡孜·牙合浦老人常说:“刚来襄阳时,家中一无所有,家里的桌子、椅子、床等家具都是市民宗局和区民宗局为我们送来的。后来,他们又送米送面,还为我们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我们度过了难关。这些事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现在我们家的条件改善了,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回报社会”。(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