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精准发力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通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发力?
在一些专家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大落地力度,要减税降费与财政支出并举,减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负担。
事实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受国务院委托近日在向全国人大作2015年中央决算报告时明确,下一步要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这体现在减税降费、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加快资金拨付和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方面。
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减税降费,措施包括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为此,政府今年将赤字率提高到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这也被认为是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减税举措,仅2016年全年预计减税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
“营改增总体在稳步推进。”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旭章向记者表示,下半年应继续严格落实既定的政策,保证所有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除了大规模减税,政府降费力度也不小。其中,国务院决定从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加上此前已经降低的其他费率,预计每年可给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份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
财政政策还被运用于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仅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楼继伟表示,将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解决好人员安置问题。
腾出资金补短板
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帮助地方减轻利息负担,腾出资金补短板,也是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重点。
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逾3.5万亿元,其中置换债成为发行主力。按照财政部此前数据测算,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或将给地方政府节约近500亿元的利息支出。为地方财政减压的同时,政府也加大了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力度,从而解决当前地方财政资金管理中一边喊缺钱,一边又有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的现象。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打破部门固有利益格局,整合各类专项,推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使公共资金资源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改革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从制度上促进盘活存量资金,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腾出的资金如何补短板?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财政支出预算应加大结构性调整,新增部分应主要投向“促转型”、“调结构”重点支持的领域。发挥财政补贴对消费的杠杆效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增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对公共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
“对有预算有规划的要加快资金拨付,要跳出财政看财政,不能当守财奴。”李旭章说。
PPP落地率有望提高
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抓手,PPP有望持续发力稳增长。
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报告时说,将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着力推进PPP立法,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促进更多项目落地。
对促进PPP落地,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厘清了有关部门职责,还要求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要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提高政府履约能力。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立法进程,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更大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政府推动的力度和决心非常大,PPP落地率有望提高。”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PP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再军说,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构建产业联盟,建立比较大的PPP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