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视实地拍摄我校“非遗中心”课程实践

22.03.2016  13:08

      身着以红安大布、蓝印花布为原料的优雅服装,点缀以汉绣和西兰卡普的经典纹样,一位位身材高挑的模特洋溢着典雅的笑容向我们款款走来——这不是来源于时装周上的一幕抓拍,而是出于武汉纺织大学“非遗服饰创新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现场。与以往的走秀不一样,在这场视觉盛宴里,模特们所展示的都是由纺大学子们在课堂中所研发设计的极具非遗特色的服饰创新设计作品。而这场极具特色的秀也吸引了湖北经视《欢乐送》栏目组的注意。

 
(师生交流)

      一走进课堂,便发现两位身着具有少数民族特点服饰的同学,经过了解,他们身上所穿的服装是由他们自己所属的课程团队所设计、研发制作而成的,以红安大布为原料,辅以经过创新但却不失其原汁原味特色的西兰卡普传统花色纹样,通过对纹样的改良和创新,将土家织锦和红安文化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体现出对于湖北省非遗文化的传承,同时又蕴含了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古老的文化风韵在“95后”的孩子们身上也体现出了新的活力与热情。当问及他们对非遗文化教学实践课程的想法时,他们都激动地表示是自己强烈的兴趣爱好驱使着他们去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文化的特殊魅力,“非遗服饰创新设计”课堂实践的艺术魅力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此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他们跟随老师实地采访调研,师从传习人认真学习,更加充分的认识其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些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原创系列产品研发结合起来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湖北地区文化元素进行大胆尝试,内容涉及广泛,表现手法丰富。


(模特展示)


(湖北经视主持人谈笑)         

      课程负责人王妮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她表示武汉纺织大学很早就展开了非遗文化的相关调研活动,也随后成立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近些年来在非遗文化研究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将非遗文化革命性的放置于课堂教学当中,还是头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将文化的起源和时尚创作发展结合在一起,并将其转化为时尚设计元素,则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而在课堂中发展非遗文化,能让学子们把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与我校非遗中心的研究成果完美契合,同时成立相关的项目小组,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使学子们有机会呈现出更多非遗创意产品,让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活”起来,“灵”起来。 
     
      服装学院: http://tg.wtu.edu.cn/indexnews.do?action=shownews&newsid=8AA7185844A247E3B8F9A9DF87D8E7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