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万里长江保安澜

31.08.2016  01:32

万里长江保安澜  

——主汛过后看江河(上)

本报记者 瞿长福 李华林

经济日报》2016年8月27日01版

8月下旬,长江“七下八上”主汛期结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安然度过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考验。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31次降雨过程,共有14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长江中下游监利以下干流及两湖水位全线超警。面对罕见汛情,长江大堤岿然不动,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干堤无一决口,江河湖库险情得到有效控制。万里长江,是如何确保安澜的?

早预报、早部署,把握防汛主动权

在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江滩,伫立着一座超过百岁的水文站——汉口水文站。

汉口水文站办公楼内,监视屏上实时显示着汉口江滩、武汉关江面等地的水文情况。7月4日,汉口站水位一度达到28.37米,是1870年以来第五高的水位。强降雨、高水位考验着水文测报能力。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口分局局长刘少安说,借助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长江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今年对长江1号、长江2号洪峰及时作出了准确预报,提前2天预报监利以下河段全线超警、城陵矶河段接近保证水位,为防洪救灾部署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为防汛的耳目,洪水预报、水文测报是科学防洪的技术支撑。与1998年相比,当前长江水文监测更智能、更精准。刘少安介绍,1998年测流使用的是流速仪,测一次要3个小时左右,现在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流,1小时就可完成。以前水文报汛都是靠人工打电话,今年,全江118个水文站均已实现水位、雨量的自动测报和传输,不仅高效而且更准确。

长江流域的水文监测之所以如此周密到位,得益于国家对水文基础设施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181亿元,铺设大量雨量站、水位站。目前,全国水文系统共有各类水文监测站9.9万处,初步形成覆盖江河湖库的水文站网体系,实现了对基本水文情势的有效控制。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办调度处副处长廖鸿志说,除了强大的水文站网全方位监测水情雨情外,今年各项防汛备汛工作比往年都早。3月底国家防总就完成了长江流域内12个省市的防汛检查,比以往整整提前一个月。

为应对崩岸险情的威胁,中央财政在4月划拨1.5亿元用于专项整治,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2个工作组奔赴长江查看崩岸情况。充足的准备是长江防汛抗洪取得胜利的前提。

联调联控,从防洪、控洪到管洪

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洪水,整个长江干线都疲于防守。廖鸿志说,那时候长江防洪手里没有几张牌,对上游的洪水只能接受,缺乏调节手段。但面对今年的汛情大考,长江抗洪工程已大体建成,“硬牌”在握,基本能从容应对。

廖鸿志介绍,经过60多年的防洪建设,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的灾后重建,目前长江上游已初步形成了由21座水库群、堤防护岸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长江中下游也建成了以3900公里干流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相配合的“钢铁长城”,抵御大洪水的底气更充足。

与上一次长江全流域大水不同,今年长江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这次,长江上游水库的联合调度发挥了大作用。廖鸿志说,7月1日,长江上游1号洪峰形成,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同时,中下游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及巢湖水系等支流也出现涨水。此时,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对上中游25座水库实施联调联控,三峡水库控泄31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38%;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上游干支流水库同步拦蓄洪水,使上下游洪水错峰度过,控制莲花塘水位没有突破34.4米的分洪保证水位,实现了城陵矶地区的防洪调度目标。

据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上中游城陵矶以上主要水库共计拦蓄洪量227亿立方米。廖鸿志说,如果今年没有水库群拦蓄,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将全线超警,中游河段会突破保证水位,将面临分洪选择。

在无数次与洪水较量的过程中,长江各防汛部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伴随水利工程体系的逐步完善,拦、分、蓄、滞、排并举,从被动对抗洪水,到主动地防御洪水、控制洪水、利用洪水,实现了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的转变。

工程扼守,体系可靠

三峡在整个长江防汛抗洪中发挥了最核心的作用,是长江防洪体系里的关键一环。”廖鸿志说。从地理位置看,三峡处于长江上游来水进入中下游平原河道的“咽喉”,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严峻的荆江河段,对长江上游洪水的控制作用是其他水库不能替代的。从调控能力看,三峡工程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控制荆江河段95%的洪水来量,其控制和调节作用直接有效,是控制进入荆江洪水大小的总开关。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江焱生认为,荆江大堤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防洪目标之一,位于武汉上游、枝城下游,是保护荆江以北、江汉以南的重要防线,也是长江防洪重点确保工程。一旦大堤出问题,江汉平原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将遭遇洪水肆虐,承受巨大损失。

江焱生表示,上世纪末最大的一次洪水,荆州市域长江堤段共发生险情上千处,今年则寥寥无几。这主要得益于三峡工程的拦蓄削峰,长江1、2号洪峰形成时,三峡削峰均在30%以上,大大减轻了荆江大堤的防洪压力。

三峡防洪功不可没。廖鸿志认为,不能说有了三峡,长江就不会再遭洪水;也不能因为出现了洪水灾情,就否定三峡的作用。总体来看,现阶段长江防洪能力比以往大为提高,三峡工程尤其对荆江段防洪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今后,要通过推进三峡水库和上游水库群以及中下游水库的精准联合调度,补齐连江支堤和湖区堤防等薄弱环节,使万里长江永保安澜。

让中小河流远离水患  

——主汛过后看江河(下)

本报记者 瞿长福 李华林

经济日报》2016年8月28日 03版

记者见到湖北省汉川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洪山时,他刚刚从汉川市垌冢镇赶过来。7月21日,汉北河天门市段大堤发生溃口,殃及处于下游的汉川市垌冢镇,多个村落被淹,之后他一直忙于抢险排涝。“中小河流要抓紧治理啦。”他说。

在今年汛期的暴雨和洪水中,长江等大江大河安全度汛,但一些中小河流险象频出,成为防汛抗洪的“短板”。夯实中小河流根基,成为治理水患、防汛抗洪的突出环节。

今年中小河流问题多

江焱生是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从事水利工作30余年的他,对湖北每一条河流的体征、走向都如数家珍。谈起中小河流防汛,他显得颇为忧虑:“与1998年不同,今年长江、汉江汛情比较稳定,中小河流出问题最多,已经成为防汛抗洪的要害。

入汛以来,湖北全省有100多个县、市、区经历了六轮强降雨。部分地区降雨量甚至达到了“百年一遇”。洪涝扑面而来,中小河流首当其冲。“不少地方发生堤防溃漫。”江焱生说,7月1日,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河西圩垸溃口70多米,上万村民被连夜转移。7月17日,黄冈市黄梅县考田河丁字街段突发溃堤,洪水肆虐7个村庄,淹过近万亩肥沃富饶的粮仓……

不只是湖北,长江流域许多中小河流都成为今年汛期的重灾区。据长江防总统计,自3月以来,长江流域有145条河流222站发生超警戒及以上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调度处副处长廖鸿志说,从6月底到8月初,长江流域共发生3300多次险情,主要以中小河流和湖区堤防为主。

问题频出,由此造成的损失也相应增加。从数据来看,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每年我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损失约占全国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的70%,死亡人数占三分之二左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此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主因在于历史欠账

中小河流灾害严重,既与区域内发生高强度暴雨、洪水来势较猛有关,更与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偏低有关。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规划二处副调研员廖小永说,中小河流治理“欠账”太多,不少地方还在吃几十年前的老本。中小河流现状防洪标准低,仅3年至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设防,长期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状态。

1998年大水后,国家在治水上加大了投入,但受财力总量限制,优先考虑大江大河的治理。”廖小永分析,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大江大河“主动脉”的防洪体系已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中小河流问题日渐突显并逐渐成为防洪的“软肋”。

近几年,中央逐渐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力度。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针对流域面积200至3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任务的2209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2013至2015年,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新增安排治理2900多条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治理河长约4万公里。湖北有256条河流、383个治理项目被纳入方案。这其中有120条河流在今年汛期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无一发生溃口。但未治理过的200条河流、河段绝大部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

由于国家财力限制,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是放在流域面积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和洪涝灾害频发、人口密集的河段。还有很多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以及同一条河流没被治理的河段,防汛抗洪能力还是很弱。”张洪山说。别小看这些‘毛细血管’的破坏力,河流防洪能力低,基础更薄弱。

在汉川南支河河堤上,加高的堤岸上已经长出了新草,汈汊湖堤岸段段长陈金才说,这条大堤幸好纳入治理项目加高了,不然这次洪水就漫堤了。他说,在湖北这样河网密布的地方,很多中小河流都需要加高培厚,但由于经费限制,现在需要治理的河流也只能一段一段地推进。张洪山介绍。汉川市有6条河流已经启动治理,"但总投入真按要求计算的话,连治理一条河流都不够。"最终,只能根据投入按轻重缓急有选择性地治理,影响了整体防洪能力。

加大治理要有整体规划

仙桃市彭场镇大岭村52岁的熊翠娥现在终于舒了口气。今年7月,强降雨给紧邻她家的通顺河带来了历史最高水位,猛涨的河水淹没了熊翠娥家房子的吊脚,眼看着就要涌进卧室。“记忆中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熊翠娥说,“整整半个月都提心吊胆。

罕见的强降雨唤起了人们记忆中的水患。1998年,通顺河26.91米的高水位漫过多处堤防,而这次的洪水比那时的还要高出5毫米。“如果不是3年前实施了治理,今年通顺河恐怕难过关。”仙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何国顺回忆,治理前的通顺河,河道淤塞,表土松弛,水利设施都是六、七十年代的建设成果,老化、损害严重。

2013年,通顺河被纳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8000多万进行险段整治、维修改造、岸坡护砌,堤防加高培厚15公里,治理的效果很快得到了检验,在今年长达半个月的高水位浸泡中,通顺河仙桃市境内的堤防没有出现一处溃漫。

中小河流治不治理差别很大。何国顺说,防洪的关键是基础设施足够牢靠,真金白银的投入作用明显。今年汛期,经过治理的河流和河段,全都没出现问题,灾害集中发生在尚未涉及的地方。比如同样是通顺河,下游武汉市蔡甸区段因为有63公里还没来得及治理,就出现滑坡、管涌、漫堤等多种险情,6个民垸溃口,损失很大。

怎样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张洪山说,现在中小河流按投入要求只能量入为出地先治理薄弱环节、薄弱段,但会出现这一段治理了,另一段出了问题的现象,“应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防汛方案。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廖小永建议,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存在突出问题,需要纳入治理范围。一条河往往流经多县,在各地的重要性分布不均,要对河流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还得结合环境整治,把河道的淤泥、垃圾清掉,让毛细血管畅通”。

何国顺认为,整治中小河流是笔划算的投入,“治理才花几千万,如果一旦溃漫,损失却要翻倍。”但不是治了就能一劳永逸。河流需要治理,治理后更需要管护。河道的淤积、设施的老化是自然现象,设置专项管护资金、建立常态化的后期护理机制是中小河流防汛的安全之道。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