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电视剧《铁血红安》媲美《亮剑》日均观众2亿人次
12月4日,电视剧《铁血红安》发行总监何炜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对方哽咽着说:“太感人了,这个大结局太感人了,我要让我的儿子去当兵,报效祖国。”
原来,这是一位河南商丘的观众,在看过3日晚在央视一套落下帷幕的《铁血红安》后,竟然依照片尾字幕上的发行电话,专门打长途电话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由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的38集大型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好评。根据央视数据统计,《铁血红安》38集平均收视率2.054%,收视份额5.832%,日均观众高达2亿人。这意味着,该剧与《湄公河大案》、《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主旋律“正剧”等一起,成为央视2014年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
《铁血红安》在网络上也是热议不断,截至12月4日网络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8亿次。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央视首播剧在网络上受到如此欢迎,并不多见。
专家盛赞媲美《亮剑》
《铁血红安》以“共和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为背景,以虚构的“刘铜锣”三兄弟的故事,艺术化地反映了“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伟大与传奇。
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铁血红安》创作研讨会上,李准、仲呈祥等著名文艺评论家高度评价《铁血红安》,认为这是一部传承优秀革命文化、讴歌革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立足“高原”攀登“高峰”、艺术地位媲美《亮剑》、具备新时期影视创作引领价值的“现象级”佳作。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张洁说:“开播第一个星期,平均收视率已达到1.97%。这在我们央视一套黄金剧里面,头一周出现这样的上升,是不多见的。”
革命老区“万人空巷”
《铁血红安》央视热播,在红安县,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毫不夸张。每天华灯绽放,昔日广场上热舞的大妈不见了踪影,平时游人如织的街上变得行人稀疏,的士司机早早打烊回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就是《铁血红安》的剧情……
1941年参加革命,90岁高龄的红安抗日老战士郭基全感慨:“《铁血红安》播的革命斗争故事都似曾相识,那个时候,响起铜锣就等于是部队的号令,为了保家卫国,我们红安娃子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铁血红安》的热播也带动了老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开播仅一周,红安县将军文化影视城游客人数增加了50%。《铁血红安》的热播也带动了红苕、花生、红安大布、绣花鞋垫等红安特产的热销。
编剧十赴红安创作剧本
湖北广电会同红安县于2011年3月与编剧、制作团队签约,盛邀著名编剧朱苏进、著名制片人孟凡耀、著名导演路奇,组成超豪华创作阵容,联袂打造《铁血红安》。
著名军旅编剧朱苏进十赴红安,在大量调查走访、查阅军史资料后,精心提炼出“刘铜锣”这一最具红安革命象征、又最具红安籍将军特质的主人公形象。此后,经过两年多的苦心创作,终于打磨出滚烫的全剧剧本。
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有太多的文化宝藏可供开掘。2012年4月,湖北广播电视台与黄冈市红安县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规划设计出一座别具大别山地区明清遗风的“红安将军文化影视城”,使得剧组得以全程扎根红安创作完成,同时为将来更多军事战争题材影视取景红安拍摄提供可能。
剧组埋首老区扎实拍摄
2013年5月23日,一位参加过“黄麻起义”的102岁老红军和一名少先队员共同敲响一面铜锣,《铁血红安》在“红安将军文化影视城”开机。
该剧创作之初,正是抗战剧过度娱乐化之时。在浮躁的行业背景下,《铁血红安》主创人员依然坚持埋首革命老区,矢志创作出一部不负人民不负历史,弘扬红安精神的红色正剧。2013年9月,《铁血红安》完成拍摄。
11月11日,《铁血红安》正式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中央电视台正是看中该剧是既具主流价值传播又具审美艺术追求的上乘之作。《铁血红安》不负众望,成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让出品方与播出平台赢得双丰收。
全方位叫响“湖北制造”
作为《铁血红安》的主要投资方,湖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长江华晟影视公司已成功制作电视剧《血誓》——展示了恩施土家族文化、表现神秘鄂西风情,并于2013年9月在四大卫视同步热播。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的《东方战场》,作为献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磅力作,以其跨越全国14个省市实景拍摄的史诗风格、宏大的叙事体量、豪华的演员阵容,受各方关注。
接下来,以宜昌保卫战为题材的《最后国门》;表现“上善若水”、“以和为贵”的武当精神的“武当三部曲”——《天下武当》、《武当一剑》、《神话武当》;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汉口跑马场文化的《马背儿》;以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百步亭为背景创作的都市轻喜剧《江城三月》等一批电视剧项目正在被长江华晟陆续启动中。(别鸣 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