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灭荒,广水青山变“靠山”
8月26日,广水市蔡河镇院子湾村,昔日荒山披上绿装,生态采摘园的葡萄熟了,游客穿梭其间,体验采摘之乐。
广水地处鄂东北,这里有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山,也有杂草丛生的成片荒坡地。2018年1月,广水市启动“精准灭荒”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完成3.96万亩荒山造林。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专业化造林、机械化整地、市场化管理”造管一体模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截至今年5月,该市已超额完成三年目标,共实现灭荒造林4.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5%。
播下绿色种,荒山变青山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山,没有一棵像样的树。”8月27日,广水市蔡河镇石堰塘村一处山坡上,村民龚广能指着郁郁葱葱的成片苗木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这些苗木,来自该镇老虎岗村苗圃基地。去年,广水市在蔡河镇建立3000亩苗圃基地,每年可出圃湿地松容器苗、栎类裸根苗300万株以上。“本地苗圃繁育的苗木移栽成活率更高。”苗圃基地负责人华国艮介绍,本地苗木更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还可避免外地病虫害进入。
除自建苗圃基地外,该市还引进湖北禾禾园林有限公司填补育苗缺口,年可出圃红叶石楠等园林绿化苗木1000万株以上。据了解,该市96%以上造林种苗实行就地育苗、就近造林,实现了育苗移栽的“本土化”。
要栽树,先看土。近两年来,该市全面推行机械整地、工程造林,确保灭荒成效,降低造林成本。与“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的人工造林不同,机械整地效率高、破面大、挖坑标准、成活率高,可一次性清除杂草枯叶,避免发生火灾危害树苗。
专业人做专业事。该市扶持发展具有资质的造林公司、合作社150多家,率先在全省推行公司化、集约化造林。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造管一体、分期兑现的管理方式,栽三年管三年,确保“造得了、管得住、能见效”。两年来,该市同110家专业造林公司、合作社开展合作,完成造林3.7万亩,公司化造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90.2%。
该市还将城区附近、面积较小的荒山划定为义务植树基地,由各部门包保开展义务植树,合力灭荒。
产业来当家,青山成金山
烈日炎炎,秋老虎肆虐。8月28日,广水市桃李飘香田园综合体,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树“嗷嗷待哺”,一条条塑料水管四通八达,对准猕猴桃树根部精准滴灌。
2018年,湖北桃李飘香生态果园有限公司在广水市十蔡线公路沿线,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一期在蔡河镇5个村流转土地3200亩,兴建猕猴桃特色水果基地。“我常年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呢!”村民彭修玲对记者说。桃李飘香公司负责人李晓明介绍,基地聘请长期工56人、季节性劳工300多人,年支付劳务费300余万元,已帮助1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广水市尊重自然规律,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倡广栽乡土经济树种。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重点贫困村利用荒地发展绿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助推精准扶贫。“现在绿化好了,山变美了,村民在家就能靠旅游赚钱了。”8月28日,马坪镇狮子岗村村支书王宗英介绍,村里集中建设1000亩樱花、500亩茶叶基地,打造一批民宿、观光亭,推进山水休闲游开发,帮助村民增收。
广水从长远谋划、从产业抓起,将条件较好的荒山成片流转给企业,由企业投资建设花卉苗木、茶园果园基地。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吸引社会资本10亿元以上。
守得青山在,百姓有靠山
8月31日,正值周末,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游人如织,走进绿水青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前,村里到处是荒坡和荒田。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筹资3000万元,打造8个自然湾乡村景点、150亩的生态观光月季园、800余亩的苗圃基地、1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支书熊永俊告诉记者。
近年来,广水市将精准灭荒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村一品、村景融合”的现代新农村,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产业。截至目前,该市共建设省级绿色示范村83个、市级绿色示范乡村134个。
傍晚时分,清风徐来,走进李店镇熊冲村,黄檀、古松等景观林木郁郁葱葱。古树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乘乘凉、拉拉家常,好不热闹。“聚焦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李店镇镇长张书广介绍,去年该镇整合资金200多万元,加大原生态、古村落保护力度,打造熊冲村殷家岗湾美丽乡村示范点;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了飞跃村水寨湾美丽宜居新村示范区;镇北美化、李店老家等项目扎实推进……
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展的靠山。该市将精准灭荒工程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林业产业基地、观光园和采摘园,配套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乡村观光游等新型产业,给乡村发展提供生态和产业支撑。
去年,该市新增乡村旅游景点26处。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0万元。(赵良英、彭晓华、夏雨花)
责任编辑:胡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