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报表”代表不了“精准扶贫”
日前,笔者随“精准”扶贫督导组下乡检查扶贫工作。来到一个乡镇办公室,见到20多名扶贫干部正在紧张有序地填写各类扶贫工作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问起扶贫工作进展成效,乡长苦笑着诉苦:每天大量的时间、精力耗在填报名目繁多的报表上,一天到晚手都“填酸”了,根本没有时间到贫困村户调研办实事。
眼下,扶贫攻坚到了攻破最后堡垒的关键时刻,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家庭一户一个情况,各有各的贫困原因,情况复杂性决定了“精准识别”的复杂性,不能期望单靠填好“报表”露脸。一次次走村入户,不断完善补充信息是实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扶贫干部首先应该是“跑断腿”,其次才是“填酸手”。
扶贫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报表繁多问题,说到底来自于上级的任务布置。与扶贫工作相关的各部门都把报表层层压给基层乡村,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统筹,重复性报表多如牛毛。这些层层传导下来的报表,不但给基层扶贫工作带来无谓的压力,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给基层的扶贫工作造成了错觉:填好报表即是完成了扶贫任务。一些基层扶贫工作者认为报表填写完整,上下左右“对嘴”就可以向上级交出高分的答卷。那些“精准”的报表并没有使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为抓好扶贫工作,事前统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事中记录扶贫工作的细节,事后对整个扶贫工作进行总结,所有这些都是扶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将填表看成是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种舍本逐末的工作方法背离了扶贫工作的初衷。表面上看是忙于扶贫工作,实际上是扶贫工作“盲”。
精准扶贫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懈怠。不管报表填得多么“精准”,扶贫成果还是得落实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行动上。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财力物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一味地为了“精准而精准”,基层扶贫干部为应付检查也“纸上谈兵”,报表填了一摞又一摞,总结写了一份又一份,扶贫工作难免就要“空对空”了。切实让扶贫干部跳出报表之苦累,让扶贫对象摆脱填表之忧烦,让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脱贫”上,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思索和急迫解决的问题,毕竟“精准报表”代表不了“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