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十堰市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秦巴山片区和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4年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量为21万户、82.98万人。作为全省最偏远的山区县,竹溪县、竹山县在十堰扶贫攻坚中更具代表性,脱贫任务更为艰巨。 如何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扶贫对象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竹溪县、竹山县干群扶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请看记者在两县蹲点采访,发回的报道。 [精准扶贫看竹溪]独子车祸身亡 63岁奶奶务工抚养3孙儿 竹溪县龙坝镇砖裕沟村63岁的奶奶刘金银务工抚养3孙儿 刘金银在绞股蓝大棚里除草,一天务工收入有80元 荆楚网讯 记者王淳 通讯员郭承国 8月22日11点30分,骄阳似火,竹溪县龙坝镇砖裕沟村63岁的奶奶刘金银,还在种有绞股蓝的大棚里除草。虽然带着草帽,双颊仍被晒得通红。 和她一起干活的,还有3位农妇,刘金银是她们当中岁数最大的。“我能动一天就得做事,家中还有3个没成年的孙娃呐。” 4年前,刘金银的独子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没多久儿媳也改嫁了,当时,大孙女13岁,二孙女7岁,小孙子6岁。 “苦了我的几个孙娃”,刘金银强忍着悲痛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大孙女徐敏好长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本来学习优秀的她成绩一落千丈,没能考上高中。 刘金银的老伴和她同年,常年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一下地两腿就疼”,干不了重活,全家就靠刘奶奶一人,可是凭家里几亩地的收入,加上低保,刘金银只能苦苦支撑。 “多亏了徐书记,让我们能在家门口干活赚钱。”刘金银在绞股蓝大棚务工,今年已经结了5000多元工资。这个53亩的基地,“已经带动10多家贫困户,平均一个劳力一年有1至2万元收入。”砖裕沟村党支部书记徐昌宪说。 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徐昌宪发动把大伙儿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种油茶、种蔬菜,办合作社搞养殖。目前该村以700亩油茶产业为主导,还有30亩莲藕基地,“明年计划发展到200亩”。 徐昌宪还介绍,他已经从武汉农科院获得了品名为“特新白玉王”的萝卜种子,准备下半年试种,成功以后在村里推广,“县里的超市已经主动找来要合作,销路不成问题。”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项目。”徐昌宪说,“村里发动农户搞各种种植,大伙儿都不敢试,只有我先上!” 贫困户秦永友先是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徐昌宪种绞股蓝,在基地打工挣“安稳钱”,后来看到利润可观,又把土地收回来自己搞,“每年能多挣1万多”。徐昌宪也欣然答应,“把风险给我,把利益留给大家。” 如今,有了收入保障,刘金银一家也逐渐从悲伤中走出。大孙女徐敏告诉记者,她现在在竹溪县技校读幼师专业,“雨露计划”每年补助她1500元,加上县里每年给1000元慰问金,她的学费不用愁。而她想毕业后考二本,“未来的路很好,我想上大学,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让爷爷奶奶不再那么辛苦”。 读技校的大孙女徐敏放假回家帮家里干活,剁红薯叶喂猪 10岁的小孙子徐元祥读小学三年级,利用假期借来四年级课本先预习 砖裕沟村党支部书记徐昌宪在绞股蓝基地里指导农户种植 绞股蓝基地带动10多户贫困户务工挣钱 【政策解读】关键词:大户带动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像徐昌宪这样,由党员大户带头示范先行的例子,在竹溪县比比皆是。丰溪镇洞宾口村党支部书记陶福平通过实地调研,认为发展袋料香菇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群众没有干过,有些畏难情绪。于是陶福平就带领全家先干了起来,当年就实现收入5万多元。有了经验后陶福平注册了双福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该村2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袋料香菇。到年底,这些贫困户人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当年就可以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说,精准扶贫必须建强基层组织,增强扶贫的力量。竹溪的做法是,支持村干部创业,把村干部变成市场主体,来带动群众创业。同时,建立扶贫志愿工作队,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做好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