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紧扣“精准”二字扶贫——专访副省长任振鹤
精准扶贫,当今时代强音。如何紧扣精准二字扶贫,记者专访了副省长任振鹤。
转变观念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从“八七”扶贫攻坚到两个十年纲要,扶贫之路漫长,功不可没。今天,扶贫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扶贫观?
任振鹤强调,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避免大水漫灌,“穿新鞋、走老路”。
他指出,发展产业,有的村批量化上同一项目,动员全部贫困户共同发展种养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没有文化水平的贫困户,就勉为其难了。
有些地方,看似措施到村到户,瞄准了贫困人口,但不管会不会种养都发几棵树苗几只羊,这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果。
部分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房屋普遍建得比较大,不管人口多少,每户都在120平方米以上,老百姓因此欠债几万、十几万元,忽视了精准脱贫的要义。
有的地方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好不容易把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虽然人均收入水平整村已经脱贫,但实际上是平均数掩盖了贫困数,结果是富的更富,穷的依然穷。
还有一些地方,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县发展水平上,还是想推进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他强调,如果不搞“精准滴灌”,继续“大水漫灌”,脱贫问题将旷日持久,很可能还会继续年年扶贫年年贫,甚至越扶贫富差距越大。精准施策,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可能没那么快,但脱贫速度会加快,能够减少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
扶贫对象怎么明确?
任振鹤强调,要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聚焦问题。
首先是明确对象。建档立卡基本反映了当前的贫困状况,摸清了底数,使贫困人口数落实到了农户和个人。但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当前,要抓紧做好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核查,不仅要弄清楚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搞明白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要加快扶贫信息化建设,打造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扶贫信息系统,实现部门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
明确脱贫标准。判断是不是贫困人口,不能简单以农户家庭收入多少来衡量,收入固然重要,但内容还是“一有、两不愁、四保障”。这包括了基本生存需要,兼顾了长远发展需求,是贫困户跳出“贫困陷阱”的度量衡,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只要紧扣目标,问题就会聚焦,思路就会清晰,措施就会具体,脱贫成效自然更好。
建立和完善后续扶持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对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到2020年前,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避免边脱贫、边返贫。
为贫困人口量身定制扶持措施
如何精准施策?
任振鹤强调,要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围绕实现“六个精准”,统筹推进“五个一批”,为贫困人口量身定制扶持措施。
今年“三万”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产业扶贫,要利用好“三万”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将精准扶贫工作延伸到全省每一个贫困角落。比如:扶持产业受市场、劳力、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难度比较大,一定要因村施策、因人施策。许多贫困村,有些文化的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贫困户要么缺劳力,要么身体不好或伤残在身,要么文化素质偏低。即使给贷款、发种苗种畜,怎么种植养殖,怎么与市场对接,仍然是个问题。最终还是要靠驻村工作队想办法、靠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
他指出,当下三种模式值得推广:
首先是“藤上结瓜”。结合培育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基地,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路子。企业发展了,贫困户的脱贫也就解决了。
其次是“进城入镇”。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在城市、城镇、中心村修建商业门面,在工业园区修建标准化工业厂房,整体出租,租金收入量化分配到贫困户,来钱快,效益好。
第三是“资产收益”。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的其他涉农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光伏、乡村旅游以及工商资源开发,其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贫困户。
加强教育脱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厅出台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资助政策,贯穿了精准要求。在抓好“穷二代”教育的同时,重点要在劳务输出上下功夫。建立劳务精准对接机制,明确输入地、输出地责任,精准配置扶贫资源,实现输入地输出地“双赢”。这是最现实也是最根本的脱贫方式。
医疗救助扶贫。大病和慢性病是一些贫困家庭脱贫的最大制约,解决起来更需要精准。在省卫计委出台医疗保障意见的基础上,各地加大改革创新,咸宁市和红安县县级财政建立医疗基金,兴山县财政为扶贫对象购买大病补充保险。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新农合报销提高20%的基础上,通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再加政府医疗基金救助或商业保险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值得各地借鉴。
低保兜底脱贫。今年省级安排了22亿元专项资金兜底。各地要应保尽保、应保必保,不能为了脱贫而保,还要防止个别地方因畏难而简单化处理,为应付考核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兜底范围。
整合资金 精准廉洁有效使用
是不是真重视,舍不舍得投入是重要标准。省委《决定》,将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将2015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的资金统筹用于精准扶贫。
贫困县资金整合,湖北首个“吃螃蟹”,省政府下发了文件,30多家省直部门出台了实施意见。但是,不会整、不敢整、不愿整的现象仍然存在。
任振鹤指出,这里既有传统思维定势不愿整的问题,也有对审计过关心存担忧不敢整的问题,还有能力水平不会整的问题。他强调,各县要强化统筹,放手去整合、大胆去落实。脱贫攻坚阶段,资金投入大、项目工程多,迫切需要关口前移,早防早治。
一要精准使用。精准扶贫,资源充足;大水漫灌,资源不足。如果把扶贫的钱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多少都不够,但真正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能解决大问题。
二要有效使用。要创新采用委托帮扶、股份合作、资产收益等方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三要廉洁使用。扶贫资金使用点多、面广、线长、环节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制度完善起来。(张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