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简报】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智力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武汉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决策部署,广大哲学社科工作者充分发挥学术和科研优势,把文章写在国家最需要的抗疫一线,向国家部委提交咨询报告110余篇,其中56篇被采纳,以学者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服务于抗“疫”大局,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智力支持。
把握疫情防控重要节点,瞄准重大事件精准建言。 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发生的疫情迅速成为国际热点,疫情发展的每一个可能走向,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武汉大学相关学者团队准确把握疫情防控的重要节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一是聚焦PHEIC充分利用国际法治服务国家战疫大局。 凭借敏锐的国际法律风险嗅觉,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肖永平教授团队联合国内相关专家建立了PHEIC研究小组,疫情爆发后便密切跟踪世界卫生组织动态,并向中央报送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法律风险的若干建议。在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最终宣布将此次疫情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后,小组立即向中央提交了后续系列务实性对策建议。 二是聚焦战疫影响第一时间提交舆情报告。 1月23日,武汉正式“封城”,武汉大学经济舆情研究基地主任肖光恩副教授提前组织好团队,加紧搜集、分析、整理社会舆情动态,从“封城”当天到大年初一凌晨2点,连续向相关部门报送包括“武汉实施关闭离汉通道措施的舆论分析”在内的舆情报告3篇。同时,积极联络校内外多名学者,围绕国内、美国、欧洲、澳洲舆情动态和当前舆情引导与新闻发布改进举措,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35份,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密切合作,撰写的15份高质量和解决重大应急问题的政策建议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
把握疫情防控关键痛点,瞄准基层一线精准支招。 实施有效防疫策略是控制好疫情的重中之重,针对疫情防控的痛点、难点,诊疗一线面临的困难,武大学者给出了方案,推出了产品。 一是紧盯基层防疫重难点频频建言献策。 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迅速组织团队成员,聚焦管理机制、社区防疫体系、农村防疫等基层防疫问题,提交多篇咨询建议,55篇获得各级部门采纳。其中,在全国较早提出对口支援建议(2月2日),较早提出武汉防疫要强化社区力量的建议(2月3日),较早提出湖北疫情防控强攻模式(2月5日),为中央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多所机构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征用军运会场馆设施集中隔离疑似病患,改进方舱医院收治效果,尽快制定出台关爱医务人员政策(包括将在抗疫战争中牺牲的一线医务人员追认为烈士)等10余份应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政策建议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 二是紧盯诊疗一线及时送上高质量语言服务 。针对全国援鄂医疗队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带领的团队经征得教育部语信司支持,联络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湖北省9个地市相关研究团队,以及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等相关力量,火速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系列产品。产品遴选了诊疗新冠肺炎常用的156个词语和75个短句,用湖北省9个地市的方言和普通话对应录制,制作成6种不同载体形式产品,全天候为新冠肺炎诊疗提供免费语言服务。产品发布之后,多省市卫健委要求为其援鄂医疗人员发放产品的融媒体版,近30个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该系统产品,累计点击阅读量达数十万次。
把握疫情防控战略要点,瞄准疫情经济联合攻关。 疫情防控集人财物一体,需要以经济学思维开展科学防控,同时,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防控同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武大相关学者团队充分发挥研究专长联合攻关,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参考答案。 一是紧扣微观层面战疫资源配置提供有效建议。 由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毛振华牵头组建,陈东升、毛宗福、邓大松等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团队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先后提出化解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的“医疗挤兑”现象、就地“扩容”重症患者救治资源、提高重症病房周转率、打通重症患者收治“侧支循环”通路、加强“源头”防治分流避免重症患者“堰塞湖”等多篇研究报告,为湖北省、武汉市科学配置战疫资源,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二是围绕宏观层面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与精准数据支撑。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提交的关于专项整治针对返城人员极端防控措施的建议、放开劳动力有序流动等咨询报告,为返岗复工阶段的防疫对策及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依托超过200人的校内外调查网络,该团队于2月16日至19日完成的一项涉及14省98县104个“零疫情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不包括湖北省),为复工复产政策的推动落地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把握疫情防控理论支点,瞄准形势发出学者强音。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们战争、总体战争和阻击战,武大学者们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有力发出学者声音,用学术和学理回应社会关切。 一是依靠深度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及时启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文社科应急研究专项,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通力协作,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研究”等3大系列的20多个专题,对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前瞻预判和深度研究;文科期刊迅速开展专家约稿,汇聚和传播中国学者应对疫情防控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学术观点与解决方法,共同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的学理支撑。例如,《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两刊联合,快速组织并在最短时间内刊发了专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图情专家谈新冠疫情”,9位学科领域专家结合此次疫情,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为疫情防控出谋划策。 二是通过学术发声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 围绕疫情发展引发的重大社会关切,武汉大学冯天瑜、郭齐勇、沈壮海、袁银传、刘明松等一批学者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从哲学、制度、文化、科技、心理等多角度撰文剖析疫情影响及应对策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出响亮声音,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团队在各类媒体发表的疫情观察文章超过100篇,助力创造了疫情防控的良好舆论环境。
(内容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