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筑巢】吴志军:梦想花开在武大
采访整理:张晗、李文璇
人物简介:吴志军,1983年生,浙江台州人,现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学位,2014年获南洋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15年进入武汉大学工作,入选中组部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一直致力于岩石类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为科研初心回国
记者:新加坡的环境如何?为什么会选择回国?
吴志军:新加坡给我的印象很好,但是,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科研工作者,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自己能否生活在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而是科研项目的发展前景是否充满光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多,国内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好,很多科研工作者选择回国,把实现个人梦想和为国效力紧紧联系在一起。
记者:第一次到武大是什么时候,第一印象如何?
吴志军:第一次来武汉大学,是2015年三四月份,正是樱花盛开最烂漫的时节。浪漫的樱花、葱茏的树木、古朴的楼阁……“中国最美大学”的称号实至名归。除了景美,武大人也很美。“千人计划”答辩的时候,我口腔溃疡到几乎没办法说话,人才办工作人员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带了药,让我感觉到格外温暖。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接受武汉大学抛出的橄榄枝?
吴志军:回国的时候,因为母校情结选择了浙江大学,毕竟我对她更加熟悉,而且我的家也在浙江。但是既然因为科研而回国,相比浙江大学,我的研究方向和武汉大学的项目更为契合,而且我和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本就相熟,平时在学术上也有不少接触。当院长向我发出邀请时,考虑到自己的研究项目在武汉大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便选择了武汉大学。
回汉轻装上阵
记者:您的家人现在和您一起在武汉吗?
吴志军:学校给我提供了住房。我和妻子是高中同学,我们有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四年级,小的还不到一岁。学校帮助安排了我妻子的工作,但是因为老二还小,所以妻子暂时没去工作。老大在杭州由爷爷奶奶照看,等老二大一点时就会把家人都接到武汉来。
记者:在用房、薪酬方面,武汉大学给您的待遇如何?
吴志军:现在我们在武汉的住房是学校帮忙安排的,武汉大学的薪酬水平我也是很满意的。不过这一方面我没那么看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好的科研平台和合适的研究领域。
记者:觉得武汉这个城市如何?对这儿的天气适应吗?平时在哪吃饭?
吴志军:武汉的交通还挺便利的,不过说句实话,有些方面和杭州、新加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武汉的天气感觉和杭州差不多,所以还是比较习惯。这里的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尤其是武大校内的环境。我一般都在小观园教工食堂吃饭。食堂虽然环境和食物种类不如国外好,但饭菜都是家的味道。
绽放梦想之花
记者:来到武汉大学后,学校在科研方面给您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吴志军:首先,时间安排相对自由。学校给我安排的授课任务不算多,这样我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此外,科研经费比较充足,出去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很多。
记者:您目前正在进行什么科研项目?
吴志军: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关于岩石破裂过程,在做国家级的和校级的项目。资源开采、西部开发、地铁建设,都与我们的研究高度相关。由于这一研究项目的实用性,现在它在国内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所以各方面也都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支持。
记者:您觉得学校的行政工作效率怎样?
吴志军:总体来说去各部门办事都还比较顺利。我们与人才办接触较多,觉得办事效率不错。
记者:您觉得同事们怎么样?
吴志军:武汉大学的工作氛围很好,同事之间相处很融洽,有时还会一起约着打球,而且即便是不同的学院(系)之间也会有一些活动。
记者:以满分十分,您会给武汉大学打几分?
吴志军:8.5分吧,毕竟武汉大学的科研平台好、学科实力也强。扣掉1.5分,是因为我觉得学校的硬件设施、办事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记者: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
吴志军:其实最大的期望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能够在国内外研究领域中获得肯定。我想,这应该就是每个科研人员的初心。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