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武汉战“疫”迎曙光

03.03.2020  14:10

   原标题: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武汉战“”迎曙光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武汉战“”迎曙光

  作者 郭超凯 马海燕

  在疫情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武汉前线传来“床等人”的好消息。哪些地点实现“床等人”,如何进一步提高救治能力?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其背后的积极影响。

   三类地点实现“床等人

  床位曾经是制约武汉“应收尽收”的最大障碍。疫情发生以来,新冠肺炎病人就医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大量病人在社区和社会流动。医疗资源紧张,“人等床”的现象,让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疫情扩散的双重压力。

  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市大力新建、改扩建定点医院,迅速新建方舱医院,征用各大高校的学生公寓作为集中隔离点,全力破解“收治难”。这其中,第一批4000张床位的3家方舱医院仅用29个小时就建设完成。

  截至2月29日,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记者了解到,武汉现有定点医院48家,再加上其他医院扩充的床位,共有应对新冠肺炎床位26911张,空余床位6704张;方舱医院16家,可用床位13467张,空余床位7255张;隔离治疗点可用床位11172张,空余床位7482张。

  这一可喜变化让各界备受鼓舞。北京某呼吸内科专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床等人’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滞留在社区的病人基本清理完毕,这是一大进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兵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从病人等床转向床等病人,我们离胜利的曙光不远了”。

   关口前移避免轻症转重症

  近期,武汉、湖北和全国确诊病例治愈率均持续上升,医疗救治效果明显,救治压力正在减轻。截至3月1日,湖北新增治愈病例连续12天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武汉市治愈出院比例达42.96%,各发热门诊接诊量也在显著下降。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床等人”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可用床位的增多,更多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可有效地降低新冠肺炎患者从轻症转成重症、危重症的概率。

  如何避免病人从轻症转为重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要“早诊早治”,关口前移,阻断病人从轻症向重症转化,有重症倾向的病例要及时干预。他指出,早期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年龄大,二是基础疾病多,三是救治时间较晚,“床等人”现象的出现可以让患者尽早得到治疗,降低轻症转重症的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武汉将逐步把方舱医院的患者向定点医院集中,轻症患者向一般定点医院集中,重症患者向重症定点医院集中,应早尽早,以有效控制轻症转重症。

   床等人”保障重症患者救治

  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发布的最新疫情报告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在武汉疫情快速上升态势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仍是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王贵强表示,现阶段“床等人”床位充裕,确诊病人能及时得到治疗,但重症患者救治仍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他指出,肺炎是低氧血症,通过氧疗或呼吸机治疗维护脏器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亦强调,对于重症患者,氧气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所有国家都应该完善脉搏血氧仪和医用氧气系统的可用性。

  除氧疗以外,另有两项新技术临床效果良好。其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目前,已经采集544人次的血浆用于245例患者临床治疗;在对157例患者48小时的监测中,91例患者的一些临床指标和症状都有改善。其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据悉,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应用规范和临床实验规范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受访专家表示,从“人等床”到“床等人”,充足的床位可有效保障重症患者救治,结合氧疗和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可有效提高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