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扎堆江城社区 盯紧中老年投资者口袋

14.09.2014  13:25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蒲哲

  “大妈们”正成为各类理财机构的争夺目标。

  此前,多家银行高举社区银行的大旗走进社区,瞄准的是中老年客户群体。而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如今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开始扎堆武汉的社区,甚至有武汉P2P网贷平台直接开起了线下店,针对不会上网的“大妈们”。

  不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对社区的积极渗透,也引来担忧:这些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有没有风险?

   几百米街道聚集多家理财门店

  “他们的收益高,我们来看看”,昨日一大早,家住积玉桥的张先生,就被爱人拉到了积玉桥万达的一个活动现场,“她说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我还以为是银行”。到了现场,张先生发现,这并不是银行的活动,而是一家P2P网贷的线下金融体验店。

  而在现场看过之后,张先生感到有点意外。“没想到短短的几百米街道上,有好几家类似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门店。

  昨日,本报记者在和平大道积玉桥万达路段探访发现,至少有3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开在了万达广场的临近铺面,其中两家就开在工商银行网点隔壁。

  在一家叫玖玖金融的门店,记者看到其门店装修精致,设置有大堂区域、会谈室、签约区。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去年开始进军P2P网贷,这是该公司首家线下体验中心。

  紧邻这家公司的,也是一家理财机构的门店。相比而言,这家还未正式开业的店面,装修风格则更像一个咖啡店。据店面值守的一位女士介绍,这是一家外资背景的公司,也是提供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

  而几百米外则有另一家叫做金苏财富的理财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在武汉多个区域设点。“我们的客户中,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群体。”探访中,上述机构工作人员并不讳言,他们瞄准的正是社区中老年投资者。据介绍,随着高端社区在积玉桥区域集聚,这里也被视为高端客户的集中区域。

  事实上,除了临街的店面,还有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进驻则相对低调。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排名前三的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在去年年底搬进了积玉桥的万达写字楼。

  “大妈们”开始尝试第三方理财

  对于这些第三方理财机构,附近的投资者是否买账?“至少关注的人不少。”对此,附近一酒店工作人员李小姐回忆,这几个机构临街门店开业时,都有上百人来参加活动,不少人看起来都是很有实力的。“那些人,不少都背着名牌的包包,开的车也都不差。

  本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机构的投资门槛高低不一,最低门槛只有1万元,不过,也有机构起步金额在10万元左右。而在收益上,多家机构宣传的预期收益都超过了10%,有的甚至能达到15%以上。

  当地居民也的确关注到了这些新生事物。“你觉得这些机构靠谱吗?”上周,一位家住附近高档社区的大冶矿主,就通过熟人向相熟一家银行网点老总私下打听。据介绍,矿主的父母看到了宣传,向他转述了这些机构的高收益产品。“我投了点。”昨日,一家理财机构门店里,朱女士告诉记者,她从半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些机构的产品。朱女士说,这些机构的产品,“利息”都比较高,“以前,买银行理财,我那点钱,一年也就只能赚1万多块钱”。

  当天,朱女士还带来了一位女伴。不过,与朱女士的态度不同,这位女伴有些犹豫,她表示,“自己可能会投资1万元,看看再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以“大妈们”为代表的中老年群体,不少人已经开始尝试投资这类机构的产品。去年底,一家机构举办客户答谢会,三四百位投资者到场,其中就有不少中老年客户。“主要是熟人介绍。”来自汉阳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尝试过民间借贷,因此对这种新渠道也能接受。

  风险防范仍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肯定要关心钱借给了谁啊!”昨日,上述朱女士和同伴,为产品的风险问题发生了争论。朱女士的同伴称,她对钱的去向很关注。

  事实上,风险一直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虽然不少机构都非常强调自己的风险管控措施,比如强调有房产等抵押物,或者是引入担保等措施。

  所谓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一般来说,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直接销售理财产品,更多的应该是像超市的导购员一样。不过,目前大量理财机构却沦为“销售机器”,以产品销售为唯一目的:有什么卖什么,什么产品给的佣金高就主推何种产品,而忽略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投资偏好。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采取私募的形式吸收客户成为有限合伙人,这类一般投资门槛较高,产品有人数限制;另一种,则是作为居间中介,直接让资金和项目对接。“无论哪种方式,目前都尚未明确纳入监管。”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吴泞江指出,目前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进入门槛低、机构鱼龙混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三方理财市场几乎没有进入门槛,只要通过工商注册便可以营业。“投资者需要非常谨慎,注意防范风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是法律风险,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监管仍然接近空白;其次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难“中立”,亟待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同时,理财顾问水平参差不齐,高额利率成为不少公司的主要宣传砝码,往往对风险提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