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锋官

24.10.2015  00:16

    张韬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之一,就是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来说的,是变以前的“大水漫灌”为现在的“精准滴灌”,变以前的“千人一方”为现在“因人而宜”。选派下去的“第一书记”,就应该成为精准扶贫的先锋官,在最前线,既当指挥员,帮助拿方案,想对策,把握大方向,坚定总目标;又当战斗员,情况在一线掌握,服务在一线体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当好先锋官,要用“真感情”。“第一书记”下到村,驻进村,如果没有一份对农村、农民的真感情,那呆在那里,不仅不可能为当地村民办好事,做实事,而且自己也过得很累,很烦,很不开心,每天望天长叹,不知所措,怨天尤人,岂不是滥竽充数,虚以度日,又怎能担当职责,完成任务?只有真正去热爱农村,情系农民,融入到村民当中去,与村民打成一片,把村民当亲人,为村民办事的乐趣就会情不自禁,油然而生。“乐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第一书记”有了对岗位职责的乐趣,就会以昂扬的斗志,去决战贫困,带领当地村民啃掉“贫困”这块“硬骨头”。

    当好先锋官,要用“硬措施”。村民致贫,原因很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是因病致贫的,采取医疗扶贫措施;是因学致贫的,采取教育扶贫措施;是因智障残疾等致贫的,采取低保兜底措施;是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采取异地搬迁措施等等。这就要求“第一书记”,必须家家到、户户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能关在屋里,闭门造车,想当然的将自己主观意志强加给贫困村民。硬措施,就是要实事求是的按照“一村一方、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要求,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帮扶措施,确保把每一村、每一户的发展都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上,使精准扶贫工作真正“瞄准靶心、打到十环、精确无误”。

    当好先锋官,要用“实作风”。实作风就是实干精神。实干,就是落地生根,就是抓铁有痕,就是踏石留印。走村串户,要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什么难念,难在哪里,穷的根源是什么,必须通过入户调查搞清楚,搞明白,不能表皮问一问,然后拍屁股就走人,要多停留一会,多坐坐,房前屋后多转转,多看看。有些地方,这样总结到: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上学郎,四看劳力强不强,五看有没有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多看一眼,就会多些了解。了解的越多,心中就越有数。政策宣传,要实。惠民政策,不能停留在文件中,不能卡在半路上,不能揣在口袋里,要实实在在传达到村民心中去,让他们根据政策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民办事,要实。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充分听取村民意见,能干的就干,不能干的,或者干了之后矛盾特别多的,就坚决不干。不能硬着头皮强行干,要依法依规,依照相关程序,干出成效,做到让村民赞成,让村民满意。

    当好精准扶贫先锋官,“第一书记”必须把这份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以精准扶贫的实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回报村民的期盼。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