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县把绿色优势、生态优势、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高度融合,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提出了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大旅游”发展目标,全县各地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而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的农村乡镇,具备生态旅游发展的天然优势,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实现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在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
一、竹溪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祖国版图的正中心位置----自然国心。西接陕西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也是十堰市“三区三线”和“鄂西圈”旅游战略构架最西端的节点。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4个农林场,296个自然村,总人口37万。
(三)旅游资源富集。 优质的环境,独特的景观,富饶的物产,原生态的文化,为当今游人提供了独特而又优秀的休闲养生、度假养性的世外桃源。
1、最适宜人类养生的地方。竹溪县被称为巴山深处最后的秘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1.2%(1999年数据),全县人平森林174.7亩,人平活立木47立方米。丰茂的植被,清幽的环境,有如巨大氧吧,仿若九天仙境;山水交错,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有如世外桃源,仿如天上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对闭塞的地理区位,构成了天然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独特而又丰富的旅游景观。境内有世界上最早的古长城遗址关垭古长城,有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一脚踏三省、一眼望十县”的自然国心鸡心岭,有品质优良的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历史悠久的“古八景”(古洞隐真、白云剑迹、龙山横浩、文笔晴岚、画屏烟雨、五凤飞云、独松栖鹤、仙刹棋廊),还有山水互动、天地一色的新洲山水画廊、鄂坪水上公园、丰溪国心画廊。
3、天下一绝的饮食文化。因地处朝秦暮楚的通道,竹溪饮食形成了“南北兼蓄、东西共融”的独特风格。“竹溪菜”融合了川陕湘汉豫等多种口味,形成了酸辣适宜、个性鲜明的“农家风味”。如竹溪泡菜、竹溪盐菜、竹溪豆腐乳、竹溪豆瓣酱、竹溪豆腐、高山蒸盆、农家炸辣子、野生神仙豆腐等等,“吃在竹溪”已经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4、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12处,古墓群19处,古石刻20多处;船形寨、王家套等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折射着竹溪灿烂文明;丰溪原始森林中的闻太师墓、双桥秦王坟、赵家庄的汉墓碑群、兵营乡的迷魂阵、龙坝乡的鲁班桥等,包隐着竹溪历史悠久而神秘的色彩。独具特色的向坝民歌,被誉为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山二黄剧种被称为汉文化之母,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琳琅满目的旅游养生商品。洁净的山水,优良的环境,孕育了良好的物产,茶叶、楠木、中峰米自古便是朝廷贡品,史称“竹溪三贡”。金丝楠木,质贵味香,世间稀有,古代被用于皇宫建筑和故宫的廊柱;贡米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市场广阔。茶叶、魔芋、山野菜、干果、药材、贡木等一百多种地域产品,原生态,无污染,安全保健,琳琅满目,丰富的旅游商品为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购”要素。
6、气候温和十分宜居。丰茂的植被,适中的海拔,加之地处北纬度31-32度,成就竹溪温和的气候。年降雨量为一千一百毫米,年最低温度不过零下一两度,最高温度也莫过于三十五六度,偶尔超过,也只是一时半晌。绿色,是生命的底色;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优良的生态把气候调节到适宜人类生存的状态,加之负氧离子很高的空气和天蓝地绿的洁净环境,使竹溪成为了最宜居的地方。
(三) 旅游产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 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养、优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和《竹溪县支持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政策》,将旅游工作纳入了乡镇目标考核体系。明确提出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每个乡镇都要积极争创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通过开展“农家乐”经营户评星、举办特色农家乐旅游节庆等主题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高接待水平、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县农家乐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二、发展现状
从2009年开始,竹溪乡村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小到大,仅用5年时间,全县已发展湖北省旅游名村1个(关垭子旅游名村),建成水坪镇大石门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园区和蒋家堰镇敖家坝生态农业示范园,农家乐总数达到307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67家。2013年,我县各地陆续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生态城镇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使乡村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区服务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截止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6.55万人次,超过年度指标6.7%,同比增长19.8%;实现旅游收入29419万元,超过年度指标17.67%,同比增长69.8%。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实现了连续五年大幅增长。
三、存在问题
(一)“散、小、低、差”普遍存在。 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短期观念影响,没有规范。形成了零散的点状分布格局,普遍存在着投资少、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有的乡村旅游地道路狭窄、凹凸不平,存大交通安全隐患;有的旅游地客房取暖、厕所等设备条件差;有的厨房卫生条件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有的缺乏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三)旅游活动缺少创新。 乡村“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停留于吃农家饭、采摘、钓鱼、喝茶、唱歌、打牌等常规活动,缺乏创新。
(四)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了乡村原生态,游客乱扔杂物与随意采摘、践踏,对旅游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因住户和游客迅速增加,牲畜和生活废水直排到乡村原本极少污染的河中影响了水质。随着游客增加而大量增加的垃圾无处堆放污染环境,野生鱼等动物资源遭到大量捕杀,数量迅速减少。
四、发展思路
按照“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思路,一个乡镇一年建设一个旅游村,快速推进,逐年扩展。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民房改造、道路建设和氛围营造,更重要的是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建设乡村酒店、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俗风苑,运用乡村节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水湖景观、森林氧吧、饮食特长、山地景物、野外探险、植物观赏等,打造功能完善、形态各异、吸引力强的旅游新村。充分利用养眼的观光资源、养身的环境资源、养业的产业资源、养名的品牌资源、养心的文化资源、养生的饮食资源、养神的精神资源,建设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个性化、特色化、精准化,达到“五看、五可、五度、五力”,即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滋润力、快乐激荡力。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旅游在农村中发展,让农村在旅游中变化,让农民成为接待游客的主体,让产业在旅游中形成壮大,让经济收入在旅游中获取,从而达到旅游强县富民的目的,进而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
五、几点思考
(一)抓规划,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配合乡镇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总量控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思路,合理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把乡村旅游与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发展农业产业化、观光农业和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地域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二)显特色,大力创建旅游名村名镇。 优先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群众文化氛围浓郁、社会秩序良好、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特色产业明显、农副产品储量大、乡村生态环境好、民居村貌有特色的乡村开发乡村旅游,以点带面,逐步拓展。
(三)创示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 农家乐的发展、管理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制发《乡村旅游农家乐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乡村旅游农家乐评分细则》、《竹溪县旅游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成立竹溪县农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打造品牌,彰显特色,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典型,开发一批养生、休闲、会友、骑行等多样、时髦的旅游产品,以点带面、示范推动,丰富和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
(四)深开发,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用足用活省、市政策的同时,按照我县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竹溪县支持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政策》,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一是为开办农家乐、乡镇旅游商业等业主提供方便,简化办证手续,提供优质服务,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二是在农家乐、乡镇旅游商品、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等企业发展初期,督促有关部门在规费、税收上给予适当照顾。
(五)重保护,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 发挥各乡镇的特色,对乡村民俗文化、人文古迹进行挖掘、整理、包装,对乡村原生态环境、动植物、山水景观等资源加强保护,使小城镇成为旅游吸引物。各乡镇开展小景点建设,城关镇重点包装观音阁、饮食文化旅游村景点;蒋家堰镇重点包装龙羊峡、百花谷景点;水坪镇重点包装大石门、白云寺、秋木垭景点;县河镇重点包装锣鼓洞、金鱼岛景点;新洲乡重点包装楠木群、山水画廊景点;兵营乡重点包装迷魂阵、罗汉村景点;天宝乡重点包装葛洞村、龙滩村景点;鄂坪乡重点包装库区、皇木谷景点;泉溪镇重点包装石板河景点和协助八卦山包装万江河景点;丰溪镇重点包装国心画廊沿途景点;桃源乡重点包装八里峡和自然国心景点;向坝乡重点包装民歌村和沿河景点;十八里长峡重点修建葱坪游步道。
(六)广宣传,营造乡村旅游氛围。 印制旅游宣传品(宣传册、地图、扑克牌),制作重点景区旅游风光片,在人民网、新华网设立竹溪旅游专栏,建设大型户外广告牌,开展旅游摄影大赛活动,编写偏头山、关垭古长城、龙王垭、十八里长峡精品导游词;召开“鄂渝陕毗邻地区旅游业合作协会年会”、举办“竹溪县饮食文化旅游节”;通过市、县等旅游媒体广泛宣传竹溪饮食、美景、人文古迹、旅游商品,发放旅游宣传品到市内各宾馆酒店,在十堰日报、市电视台制发专题旅游节目,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升竹溪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竹溪县旅游局 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