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报道:湖北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230万亩
本报讯(记者 乐明凯) 8月5日,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在潜江市召开。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指出,全省各地大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在提高综合种养效益的同时,确保粮食持续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稻田新型生产模式。据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介绍,近年来,湖北各地在“稻虾连作”模式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涌现出“稻虾共作”、“稻鳖虾鱼共作”、“稻鳅共作”、“香稻嘉鱼”等一批生态高效新模式(统称稻渔共作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从2005年至2014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从十几万亩发展到230万亩,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30万亩。经济总产值从不到3亿元猛增到110亿元,水产品从几千吨增长到20多万吨。
张昌尔说,潜江、荆门等地稻田综合种养的生动实践,具有很强的湖北特色和很高的推广价值。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不仅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全省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发挥优势抓“三农”的有力之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总结推广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统筹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办好示范点,在提高综合种养效益的同时,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各有关部门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现有水田近2600万亩,适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600多万亩,稻渔共作模式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巨大。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告诉记者,下一步,湖北各级农业、水产部门将继续强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加大对稻田综合种养的支持力度,提升稻田综合种养的种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稻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和能人集中,培养一批既能种稻又会养鱼的新型复合型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