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十堰国税:风险防控借力“互联网+”

02.03.2016  15:37

  

  湖北省十堰市国税局运用“互联网+”的思路,实施风险防控。2015年,该局开展风险应对1703户,实施纳税评估584户,评估入库税款9456万元,评估有问题面达72.3%;开展稽查77户,查补税款1.2亿元。

  再向前追溯,该局近4年来累计开展风险应对11245户次,评估、稽查共入库国税收入5.2亿元。

   构筑全天候风险“防控网”

  据十堰市国税局局长何日成介绍,早在2011年,该局就自主开发上线了税收风险防控管理平台。2012年,湖北省国税局将这一平台升级为全省税收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并在全省推广应用。2013年,十堰市国税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成立市县两级专业化评估团队,构建所有风险业务一律通过平台运行、所有风险任务一律通过平台发布、所有风险应对一律通过团队实施的“三个一律”防控运行机制,形成稽查、交叉评估、区县评估、提示提醒四种应对处理方式,全程发挥信息流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风控平台就像GPS定位器,所有问题都逃不出它的眼睛。”十堰市国税局稽查局局长冯小健介绍说,该局的风控平台汇集了7大类41个税收风险特征指标库,分别标注了红、橙、黄、绿四色预警风险等级,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预警提醒和等级排序等一整套识别预警税收风险的能力。

  该局信息中心的校伟东现场演示,平台可按照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纳税人的不同需求,进行一员式、一局式、一户式等多种方式查询,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启动风险应对处理。

  同时,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该平台正逐步与税收综合征管软件、金税三期决策支持应用系统融合、对接,实现税收风险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构筑一道严丝合缝的全天候“防控网”。

   建立涉税信息交换“朋友圈”

  前不久,湖北武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接到税务人员电话提醒,要求该公司协助代扣一笔股息红利和股权转让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这位财务人员十分吃惊:“我们公司与香港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刚启动,国税局是如何知道的?”原来,企业通过工商部门办理股权转让手续时,工商信息很快传到国税局,这得益于十堰市国税局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管税。

  十堰市国税局2013年就建立了“政府领导、财政牵头、国地税操作、市直部门参与、平台共享支撑”的涉税信息交换新机制,出台了《十堰市税费保障制度》文件,所有涉税信息按月通过网络平台交换。到2015年,全系统有8个征管单位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涉税信息交换新机制,财政、工商和质监等部门职责明确,涉税信息交换平台由最初的税务机关主导升级为政府主导。

  这个庞大的“朋友圈”建立以来,十堰市国税局每年提取工商局个体登记信息12万条、企业登记信息2.5万条,国地税交换户籍信息4万多条,交换其他各类涉税信息100多万条,涉税信息的有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高。2013年以来,该局累计通过三方信息增加国税收入1.2亿元。

   开启税收征管评查“千里眼”

  每个季度终了,十堰市国税局以货劳税科科长靳檗军为领队的数据分析团队就会整理出一本《税收风险应对基础数据》,评估团队的高手就是通过让这些数据说话,使所有的问题疑点一一显形。海量信息数据中潜在价值的挖掘,为税收征管工作开启了“千里眼”。

  有一次,在对湖北天圣康迪制药公司实施评估时,风险团队运用基础数据发现了5万多元的政府返还土地“补贴款”,评估所得税1000多万元。依据评估案发现管理漏洞,全市国税机关共核查未申报财政返还资金达8亿多元。
  应用大数据开展评估,评估部门发现线索移送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发现问题反馈税源管理部门,十堰市国税局就是这样实施闭环化管理,实现管理、评估、稽查互动。通过巧分析为评估“精准制导”,全市共建立重点特色行业评估分析模型11个,整理常见涉税风险点135个,建成7大类41个通用税收风险指标特征库;通过严评估为稽查“定向追踪”,4年来实施评估2021户次,开展稽查达489户次;通过重稽查为管理“把脉问诊”,市县两级稽查部门共向税源管理单位反馈征管建议850多条。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