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自体肝移植10年长新肝 术后生存时间创全球纪录

17.03.2015  12:37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吕锐 通讯员高翔)患肝癌须做肝移植手术,但苦于找不到相匹配的供体肝源,且无法支付昂贵的费用——面临如此绝境,患者林女士接受了另一种肝移植:自体肝移植手术。昨日是术后10周年,44岁的她来到中南医院肝胆移植中心复查,显示肝功能一切正常,没有肿瘤复发,且肝脏也逐步长大。医生查阅文献发现,林女士也成为目前全球接受自体肝移植的患者中,术后生存时间最长者。

  林女士是河南南阳人,2002年在当地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她随后来到武汉求医,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叶启发教授通过手术为她切除了肝脏肿瘤。不料3年后,林女士的肿瘤再次复发,此时已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必须进行肝移植。但找不到相匹配的肝源不说,高达几十万元的移植费用,也让林女士和丈夫无法承担。

  考虑到林女士的情况,2005年3月,叶启发教授决定为她进行另一种肝脏移植手术:自体肝移植。手术中,专家打开林女士的腹腔,将出入肝脏的血流阻断,然后将肝脏完全拿出体外,清除全部肿瘤,再植回患者体内。在肝脏离体期间,为保证缺血状态下肝脏的功能,专家用保存液不停地灌注肝脏。

  手术后,林女士的肝脏体积只剩下1/3大小。10年过去了,林女士昨日回医院复查,显示肝功能一切正常,移植后的肝脏慢慢生长,如今体积已达正常人的1/2。叶启发教授专家团队查阅文献得知,林女士是目前全球接受该类手术中,术后成活时间最长的患者。

  叶启发教授介绍,很多肝癌患者因肿瘤太大等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异体肝脏移植是最后的生存希望。但肝源难找、费用高昂、排异反应是异体肝脏移植的三大难题,“自体肝移植有望打破这些瓶颈”。

  叶启发教授解释,所谓自体移植就是运用肝移植技术,在离体或半离体状态下对患者因外科常规技术不能切除的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在切除病灶、修复肝脏后,再植入原来肝部位。自体肝移植的难度要远大于异体肝移植,主要原因是在对患者肝脏进行病灶切除和剩余肝脏修整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灌注维持肝脏活性(肝脏在正常缺血状态下只能维持 20分钟的活性),灌注技术是关键,肝内灌注的药物、药物的成分和灌注的方法是否适当,将涉及到肝脏的伤害程度,直接影响手术质量。

  据了解,全球首例自体肝移植于1988年由德国专家完成,至今全球范围内有文献可查的自体肝移植手术共有200例,其中46例由叶启发教授团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