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也意味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将面临深刻的变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让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扭转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学生的做法。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加入教育国际化角逐的进程中,这一改革恰逢其时。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变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是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广大少年儿童,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机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的成长成才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要站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始端,从学校教育的第一天就要开始对儿童实施科学的教育,唯其如此,才会使青少年循着正确的轨迹健康前行。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坚持守正与拓新相融合,探索出基于学生发展素养的“1+X课程”整合模式,并得以成功实施。也因由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变,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管理结构与评价机制等系列变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知识、学科本位、考试第一的应试教育局面。这种探索对于中小学校长的启发在于,学生培养过程不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超越知识层面的能力及价值追求的过程。我们要勇担责任,奋力前行,在基础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学校的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教育规划纲要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战略部署。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中小学积极进行转型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也必须看到,面对国家要求、老百姓需求和时代发展新挑战,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小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坚持教育超前与坚守底线并举,着眼于自己的优势特色,借鉴国外基础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突破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加快基础教育转型步伐,是每一位中小学校长亟须思考和探索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