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多了 如何用在刀刃上

13.06.2014  13:18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这些年,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对科研的投入也在高速增长。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36年间增长了100多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3%。“十二五”以来继续高速增长,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0298亿元,在全世界排名位居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2012年的1.98%。无论从财政投入的绝对数还是年增长率,都可以看出我国各级财政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在财政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等。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看到不足。据统计,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不足。另据海外机构公布的两个数据也颇引人深思:在国际知名机构汤森路透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创新力百强企业(机构)”榜单中,竟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或科研机构能够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也仅排名第35位。这些排名虽然未必那么科学、精确,但说明一个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科研经费在管理使用上,存在一些漏洞,近几年审计以及媒体也有所曝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技管理体制、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科技经费监管等。上述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我国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以如此高规格的文件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进行规范。该《意见》提出整合科技专项、优化科技投入、加强经费管理和监管等措施,以期促进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