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天更蓝——湖北省保康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纪实

01.06.2015  22:35

(朱开际  卢远锋)保康是湖北省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横跨荆山南北,地形地貌特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该县水能、矿产、林业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9万千瓦,已开发13.3万千瓦,是全国第一批农村电气化县;磷矿远景储量达10亿吨,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3%,位居全省之首。

昔日曾经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30多年来,该县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生态至上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具有保康山区特色的水土保持之路,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2014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53%下降到30%,森林覆盖率由44.5%提高到79.3%。昔日的穷山恶水,正变为青山绿水,化作金山银水。近日,水利部召开2015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伟作为全国10个获命名的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先进县的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在北京主会场向全国介绍了保康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坚守绿色发展,实施水保战略

保康,素有鄂西北“绿色明珠”美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各类地质灾害频发。历史的教训和群众的期盼启示保康人民,破坏环境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保康主动顺应绿色、和谐发展趋势,结合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始终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工程,贯穿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统筹推进,持续发力。 

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做到破坏生态的项目坚决不上,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坚决不批,没有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的坚决不投产,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水保、重视水保、参与水保的浓厚氛围。 

坚定防治信念,夯实水保基础

保康县水土保持委员会成立30年,历任县长均亲自担任主任,明确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构建了“政府主导、水务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深入持续开展水保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 

高标准编制了《保康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县建设规划》《矿山水土流失恢复治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将全县划分为142个小流域,对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制定水土保持治理“路线图”,确保了治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在县水务局专门设立水土保持股,成立水土保持站;各乡镇水利管理站明确专人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各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兼任水保监督联络员,在磷矿开采集中区域设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办公室,建立健全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确保了责任有人担,隐患有人查,治理有人抓。 

坚持机制创新,保障多元投入 

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县水务局制定矿山生态补偿政策,对县内磷矿开采企业,每吨矿石征收5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6元水土流失防治费。2005年以来,全县共征收水保“两费”2亿多元,对矿山水土流失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治理,有效遏制了矿山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保康县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大力整合发改、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专项资金,定向用于水土流失治理。2005年以来,在国家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全县整合各类资金近10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 

坚持把荒山、荒坡开发治理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引导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茶叶、核桃、蓝莓等高效经济林。襄阳佰蒂公司在保康发展蓝莓,去年企业在北京“新三板”成功挂牌;圭萃园核桃专业合作社建设核桃基地,成为保康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县吸引社会累计投入5亿元,高效经济林突破50万亩,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坚决从严防治,守护青山绿水

为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保康县把水土保持作为项目审批的第一考量,做到有污染的招商项目坚决不引进,没有做水保方案的项目坚决不立项,没有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的项目坚决不投产。 

县水务部门建立了站点定位监测和开发建设项目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坚持自我监测和委托监测、周期性普查和临时性监测相结合,定期编发监测公报,及时发布水土流失防治现状。 

县林业部门对全县所有森林植被实行封禁管护,共实施退耕还林23万亩,植树造林48万亩,管护天然林137万亩,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对原县属骨干企业纤维板厂强制关闭,年节约木材1.5万余方。 

矿山水保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点,县水务部门对矿山企业锁定开采面积、锁定弃渣堆放场,对超范围开采、随意倾倒弃渣和废渣场设施不合格的,依法予以严惩,425平方公里的矿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尧治河、堰垭等村在开采磷矿的同时,大力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把矿区当做景区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和省级地质公园,成为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的典范。 

通过坚持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三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艺措施“三落实”,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并重”等一系列举措,保康探索出果—草—畜—沼循环、林—药—粮间作、坡—沟—路综合治理等高效防治模式,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2平方公里。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11个。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